【寫生風采展】“攜荊楚之旅 共江城同行”
——環境設計1903班寫生之旅
“工畫而無師,惟寫生物”。作為一種直接以實物或風景為對象進行描繪的繪畫方式,寫生是我們藝術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對美術專業的審美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今天是我們采風之旅的最後一站——合美術館。合美術館的建築風格為純白石面、懸浮水中,隐顯出藝術神廟的聖靈與高潔。十個獨立展出空間依序環繞,收放有緻。

(環境設計1903班同學)
在環藝教研室王歡老師的帶領和講解下,我們深入了解這裡獨特的設計理念與超前的藝術作品給予我們環境設計1903班的同學們很大的藝術形态的理解與表現手法的啟迪創新。
正巧今天是國内外當代建築展覽影像展——“共生與變異:主題建築展”的展會現場,我們有幸能一睹藝術名家風采。”共生“作為建築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即建築設計如何去處理建築與自然的關系、建築與人的關系以及建築與曆史傳承的關系。而這些關系正是此次建築展所想要探讨的公共話題,也是我們作為環境建設專業今後走上社會所要面對的問題所在。同時,“共生”的思想有利于我們去解決建築的複雜性,城市的功能的矛盾性,特别是我們的城市實踐,例如現在正在興起的“垂直森林”。

(“共生與變異:主題建築展”展會現場)
通過此次“楚文化”采風之旅,使我們體會到很多新的意境是隻有到新生活中去觀察、體驗、手寫心記才能捕捉到的。有些意境是隻有在當地有了真情實感才能獲得的,這是特定的時空、環境與你的感受和情緒構成了某種審美契機,觸發了情思的有感而發。

(“共生與變異:主題建築展”展會現場)
基礎寫生課程使我們将客觀特征和主觀精神相結合,在心中塑造出自己理想中的典型形象,使自己的作品能真正的通入個人的審美感受和自己審美主張。用“意态”來傳情,強調生命的意态,透發出渾然和諧的整體生命精神。構圖之美亦是如此,著名畫家毛文佐先生經常告誡他的學生說,要特别注意繪畫的構圖,構圖好了,作品已成功了大半。繪畫構圖能力單靠課堂的臨摹和理論學習是不夠的,藝術美的形成絕不是關在教室裡空想出來的,心靈與自然的脫節,勢必會造成畫意的扭曲,靈感的枯竭。隻有面對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在理論的指導下,才能感受到藝術之美的奧密……
排版:史子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