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
教授說專業
新聞學專業專注新聞事業發展,注重創新能力訓練,培養具有新聞傳播理論基礎、具備全媒體實踐能力,掌握大數據分析方法,能在新聞媒體、企事業單位從事圖文、視(音)頻剪輯與制作,具備新聞業務、宣傳、公關、品牌營銷與推廣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專業特色
本專業相對于其他曆史悠久的專業,年輕而充滿活力。新聞學聚焦新媒體語境下新聞事業發展及其人才需求,注重融合性新聞傳播與報道,以數據新聞可視化、移動短視頻新聞生産為專業特色,培養能在各類新聞媒體及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業務、宣傳、公關、品牌營銷與推廣的應用型傳媒人才。
本專業基礎課程涵蓋新聞學原理、傳播學原理、視聽融媒概論等。專業必修課設置有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全媒體新聞報道、數據新聞可視化、出鏡記者與現場報道、新聞攝影、影視攝影技術、數字圖像處理、非線性編輯等。交叉學科課程分别是藝術傳播學、紀錄片創作、新媒體廣告、中外藝術史等。
師資力量
新聞學專業現有自有教師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講師4人,助教5人,其中海外留學教師2人,碩士學曆占比100%,“雙師型”教師3人。外聘兼職教師均具有中級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
本專業長期聘請行業精英進課堂擔任課程教授。進課堂專家包括:餘凱, 騰訊公司四級專家,騰訊科技(武漢)有限公司湖北總經理,從事新聞傳播行業十餘年;吳衛東,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曆任搜房網主編、億房網副總經理、騰訊大楚網行業中心總監、大楚網副總裁;談海亮,曆任楚天都市報機動部首席記者、騰訊大楚網新聞總監。
科學研究
專業教師們在出色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重視科學研究和學術創作,完成多項高級别科研項目,并在國内外多家知名期刊發表論文和專著,科學研究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校企校地合作
新聞學專業一直以來保持與知名媒體的深度合作,與媒體企業建立有豐富的校企合作項目,學生參與到項目中,全面體驗媒體的新聞生産過程,實現課堂教育與就業的無縫對接。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與騰訊科技簽約儀式
新聞專業老師到騰訊大楚網調研參觀
實習實訓場地
本專業重視學生的實習實踐工作,為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滿足社會實際需要的人才,學校積極拓展實訓渠道,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實習平台,學生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到實習基地實習學習,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學生實習基地覆蓋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大楚網、荊楚網等本地主流媒體,同時擁有人民日報、中青網、騰訊公司等高端媒體實習基地。
新聞學專業建設有設備先進的“媒介融合實驗室”,投資數百萬元,占地157平米,傳媒行業要求的最新技術均可在這裡得到鍛煉。目前是同類高校中功能最強大、綜合實訓能力最強的實驗室。
實習學生赴大楚網直播間模拟訪談
實習學生在大楚網實習工作中
湖北廣播電視總台實訓現場
實習學生在湖北廣播電視總台工作中
實習學生在湖北長江壟上傳媒集團基地
學校新聞演播室
實習學生在人民日報社、新京報社
人才培養成果
在全國大賽中新聞學專業學生與958、211院校學生同台競技,碩果累累,獲得國家級獎項24人次。新聞專業學生積極努力,多名學生考入國内外名校讀研深造。
我校學生在全國各大賽事中獲得多項獎項
2017屆畢業生新聞1301班潘璟玲,現為中國傳媒大學2020級傳播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2015屆畢業生王映雪考取香港教育大學、2016屆畢業生李真考取悉尼大學
學生就業
新聞學專業就業率連續5年全校最高,始終保持在90%以上。其中,2019年新聞學畢業生就業率達100%,2020年就業率98%,均保持在全校第一的水平。畢業生深受企業與媒體的歡迎,獲得了在主流媒體如中國青年網、騰訊網等就職機會。
新聞1501班學生魏澤然,榮獲第四屆中國西部國際電影節劇情類二等獎(導演)、大學生網劇賽尖叫校園系列“美人愚”最佳作品獎、第四屆中國武漢微電影大賽高校聯盟微影PK賽優秀團隊、首屆湖北小微電影創業大賽優秀獎等,并擔任第二十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學生評委。
新聞1501班學生萬植丞,參與國家大遺址文化項目屈家嶺聯合考古隊實習,曾擔任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荊門中心支公司專職攝影師、今日頭條校園合夥人等。獲第四屆武漢高校微影聯盟pk賽優秀團隊獎(擔任攝像師)。
新聞學1501班學生劉逸鵬,現任中國青年報·中青網記者,他全程參與2019全國兩會新聞報道,其系列報道《青年大學習·兩會時刻》獲網信辦全網推送、中宣部“學習強國”APP首屏推薦且多次登榜“兩會熱度榜”報道榜TOP10。在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中,他主動前往一線采訪,獨立完成多篇新聞特寫及微視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