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公元前427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了洞穴隐喻。告訴我們要探索事物的本質,不能流于形式,人們如果隻是沉迷在感覺的世界之中,那可能終其一生就隻能懵懵懂懂,渾渾噩噩。我們應該從影子和幻象中走出去,一步步走向知識和真理的至高境界。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通過讀書會獲得智慧,感受真理,擁有美好的人生!

書籍蕩滌着大家的情感,為生命增添了底色,在王雨杉老師的帶領下我院21級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于5月5日開展了一場以“人生是什麼”為主題的讀書分享會。同學們與經典為友,與好書同行,與大師對話,從書中領悟人生的真谛。

本次讀書會的主講人杜惟佳同學分享了書籍——路遙的《人生》,她總結道:人生其實無非是矛盾與選擇的綜合體。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人生哲理和生動的人物形象,引起了同學們的廣泛共鳴和深刻思考。

杜惟佳同學從作者介紹、内容梗概、金句分享、讀後感悟四個方面展開介紹《人生》這部經典作品。她在分享中提到,讀《人生》,看到高加林命運的一波三折,讓她想起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展現出站在十字路口難以抉擇的心情,選擇後卻隻能被命運推着向前,另一條路就會變成遺憾。《人生》中有作者路遙的影子,其實那當中有掙紮于城鄉之間一代農村青年人的影子。盡管我們身處 21世紀,選擇與機會比高加林要更多一些,大部分人沒有高加林的信念,但還是能在閱讀時感慨高加林的命運多舛,甚至産生一些共鳴。

分享結束後進入讨論環節,大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曆,分享了自己對人生的看法。有的同學認為,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我們需要珍惜沿途的風景;有的同學則認為,人生是一場修行,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并鼓勵大家繼續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人生境界。
此次“走出洞穴”讀書會不僅讓大家深入了解了《人生》這部小說,更在交流中收獲了思想的碰撞和升華。通過閱讀開啟智慧的大門,培養思維深度和創造力,激發同學們對書籍的興趣和熱情,同時培養和堅持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