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楊雪松院長帶隊學院5名老師及産品設計、視覺傳達、數字媒體、環境設計、影視攝影與制作等專業學生,一行三十餘人進行了廣西富川社會與考察活動。此行,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作為前往富川的第一所武漢高校,對當地第一、二、四批入選中國傳統村落、曆史文化名鎮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實地走訪與考察。

本次富川行為期三天,在楊雪松院長的帶領下,考察隊伍參觀了東山村、秀水村、岔山村、福溪村、深坡村、黃姚古鎮。期間楊院長為大家講解了當地曆史名迹,帶領大家一起感受古樹魅力。渾然天成的大山和河道,古色古韻的村落,皆讓同學們震撼不已,各位同學亦用自己專業的方式記錄了當地村落的地貌特色。




秀水村的村落特點可以概括為“一村(秀水村)、兩水(秀峰河和杏龍湖)、三山(青龍山、靈山、獨秀峰)、四落(石餘、水樓、八房、安福四個小村落)”,山水田園交相輝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秀水村建築整體布局緊湊,村落依山面水。村内古樹、古橋、古井、石闆街,甲石路面随處可見。
民居建築以磚木結構為主。秀水村的建築布局體觀“天時地利人和”和“天人合”的思想,有“為峰把爽,風景秀麗,青山綠水古樹蔥郁,氣候宜人”的美譽。據史料記載,富川曆代133名進士名錄中僅秀水村就占了26名,其中毛自知于北宋開禧元年(1205年)乙醜科高中狀元。因此,秀水村又有狀元村之美稱。秀水村延綿千年不衰的文脈,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

楊雪松院長為學生們生動的講解了很多當地曆史文化。其中福溪村位于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以北約10千米處,北與湖南省江永縣毗鄰,是中國曆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福溪古稱“陀溪”,遷徒面來。其初地形凹凸高低不等,故名為沱溪。後經祖先的辛勤開拓,擴限興修建砌,物豐丁旺,安居樂業,更名福溪矣!福溪村啟于唐代,興于宋,明清興盛。飛檐翹角,木雕木柱木福溪村建築整體保存較好。寺廟、繞村水系等都基本構拾梁、石雕石柱石闆街,門樓、古民居、福溪文化底蘊深厚,曆史上出過5名進士,經魁、文魁、武舉多人。理學鼻祖周敦頤曾在此居住、講學, 村中建有周氏宗祠,又名“廉溪祠”。

黃姚古鎮,興建于明萬曆年間,鼎盛于清乾路年間。黃姚發祥被譽為“峰叢古鎮,夢境黃姚”是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四周由石牆守護,共有7個城門。鎮内的黃姚古鎮為封閉式城堡,建築似九官八卦陣勢布局,一條主街彎彎曲曲延伸出八條小巷,讓古鎮街道四通八達而又環環相扣、街街相通,猶如一座神秘的迷官。黃姚石闆街目前有8條,分别為:金德街、迎秀街、天然街、中興街、安樂街連理街、龍畔街、山磅街。古鎮山多、水多、石多、樹多、橋多、亭台多、廟宇多、牌匾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橋,有橋必有亭,有亭必有聯,有聯必有匾,構成古鎮獨特的風景。


整座古鎮可以概括為:三水十山七岩洞,七樓一台五涼亭,八街二閣九祠堂,一觀九寺 十六門,十二古樟十一橋,三廟七榕十龍鱗(樹)。門樓、亭台、寺廟等建築共有楹聯197副,詩詞186首。衆多的牌匾構成了黃姚獨特的文化景觀。廳堂内懸挂有一塊光緒皇帝親筆禦賜的滿漢文聖旨牌匾,贊揚梁都父母模範持家、教育有方。

三天的富川之行結束,老師和同學們都學習和認識到了賀州的多元文化彙聚和族群融合發展。宗祠是血緣崇拜和血緣凝聚的象征,聯系血緣家庭和宗體的橋梁,家族精神信仰的皈依之地。它把賀州這個多民族、多族群區域内同一姓氏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群衆聯合起來,建構了以“姓緣”而非僅僅“血緣”“親緣” 為址帶的族群關系,創建了維護族群和諧的新機制。
在帶隊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對富川傳統古村落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通過田野調查,資料收集,整理出五個考察主題,分别是:百年樹史、秀美古村—狀元故裡;森林古韻、瑤鄉漢風—深坡故裡;中國曆史文化名鎮—黃姚古鎮;世族村落、古道遺迹—東山村;悠悠福溪道,纏纏瑤族情—世外福溪。五個考察主題已通過H5同步網絡分享,為富川曆史文化民村推廣做了很好的鋪墊。
編輯、排版:馬莉、李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