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早上六點的鬧鐘聲,這次采風之行的最後一天緩緩拉開了帷幕。

從玉溪出發大概兩小時左右,第一個目的地“撫仙湖”就已經近在咫尺了。
撫仙湖,湖水晶瑩剔透、清澈見底,古人稱為“琉璃萬頃”,位于距 昆明52公裡的澄江縣境内,距離澄江縣城5公裡,撫仙湖是我國最大蓄水量湖泊、最大高原深水湖、第2深淡水湖泊,屬南盤江水系,湖平面呈南北向的葫蘆形。撫仙湖景色優美,别具一格。白天的湖面微波蕩漾,奇麗美妙,變幻萬千。仙湖夜月更是分外迷人。
由于湖周圍自然環境沒有受到大的破壞,至今,撫仙湖仍然是雲南省未受到污染的湖泊。詩人們形容為“琉璃萬頃”,這是一點也不誇張的。它是雲貴高原上一顆晶瑩的明珠。波濤翻動時,白浪如朵朵睡蓮競相開放,又似串串銀鍊滾動;無波時如明鏡般一片澄清碧綠。遠山近水,洲島錯落,使人心曠神怡,爽快清新。
說到撫仙湖,就不得不說一下圍繞着它的很多未解之謎。最廣為人知的便是“水下屍庫”這一謎題。在流傳已久的傳說中,這座湖所在的地方原來是一座古城,突有一日天崩地裂,大地瞬間撕開巨口,一個無底深淵突然吞吃了整座城市和城裡所有鮮活的生命。大水漫漲,朝夕之間,所有一切沉淪湖底。多少未能實現的夢想,多少無法走到的明天,多少人,多少遺憾,痛苦,震驚,不解,全部被沒有理由的拖入冰冷水底。于是死者在幽暗不見天日的水底仰望,年複一年,像詛咒,又像循環的鏡像一樣。
不論這些傳說是真是假,撫仙湖的美,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也不枉千裡迢迢來一遭。去過撫仙湖吃完中飯就到了我們此次旅行的最後一站“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省博物館始建于1951年,新館于2015年5月18日正式落成開放,是雲南省十二五建設的重大标志性文化設施之一,館址位于昆明市廣福路6393号。新館占地150畝,建築面積60000平方米,新館建築取意于雲南傳統民居“一顆印”,外形源自石林風化地貌特征。
館内共收藏文物20餘萬件,現有《雲南曆史文明陳列》等6個固定陳列和4個專題展覽,分别陳列于一至三層。展出文物10000多件,完整系統的展示了雲南自然曆史、人類進化、新石器時代、古滇青銅文明、南诏大理國、元明清時期直到近現代雲南的曆史概況。此外,還有陶瓷館、書畫館、當代藝術館和臨時展覽館等各類藝術專題展覽,向觀衆展示美輪美奂的各類古代藝術珍品和現代美術名家作品。2007年雲南省博物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現為免費開放博物館。
因為時間倉促,并沒有好好的看完所有展品。在看過的展館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應該是“妙香佛國”了。該展館向人們展示了南诏、大理國時期的雲南,大多是美輪美奂的佛像和與佛教相關的物品,精細程度完全不亞于或者更盛于現代手工藝品。不管是畫像還是雕塑,給人的感覺除了震撼還有回味過後久久萦繞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