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媒體藝術專業14級采風行之蘇州站
(編輯:管苗 攝影:潘昱多)采風行程接近尾聲,雖然大家一路奔波身心俱疲,但是也抵擋不對同學們愉悅地心情,經曆了幾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采風最後一站——蘇州。第一個景點便是七裡山塘,有一句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映入眼簾的便是青山綠水相映成輝、樓台亭閣錯落有緻、七座拱橋宛若彎月鑲嵌水中,宛若一副水墨丹青渾然天成,雖然往日的繁華難以複制,但經過政府的努力,總算恢複了一條小河,幾座彎月般的石橋,和兩岸各一片白牆灰瓦的古宅。剛走入景區入口,就聽到遠遠而來的昆曲,那是一個表演昆曲的小館。接着往裡面走,河邊的宅院都依次挂着紅燈籠,紅色的燈火同拱橋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裡,輕輕地蕩漾着,讓你不由得一聲輕歎:這就是蘇州。
第二天一早,陸老師和謝老師帶領我們進入拙政園,拙政園,以水見長,自然典雅,庭院錯落,花木為勝,與留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園中代表建築屬于天泉亭——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莊重質樸,圍柱間有坐檻,大家累了都可以坐歇欣賞。之所以取名“天泉”,是因為它的下面有一口井,此井終年不涸,水質甘甜。據《乾隆長洲縣志》記載,元朝大德年間,這一帶有一座寺廟叫大宏寺。又過了百來年,馀澤和尚居住在這裡,并建了一所“東齋”。齋前有井,稱“天泉”。蘇州是個水鄉澤國,河多、橋多、井也多,人文氣息濃厚。
從拙政園南門出向右不到200米即使是蘇州博物館,是全國保存完整的一組太平天國曆史建築物。保存了400餘方“蘇式彩繪”等太平天國時期重要的遺存和藝術珍品。忠王府彩繪是清代“蘇式彩繪”的代表,其留存數量之多,在江南是罕見的,它是中國文化寶庫中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産,留存的建築和彩繪、壁畫,具有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蘇州博物館新館其特色體現在:建築造型與所處環境自然融合,空間處理獨特,建築材料考究和内部構思,及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線引入到室内。蘇州博物館最讓人敬佩的地方就是,他是我國著名的華人設計大師貝聿銘老爺的封山之作,隻是為這個,大家都打算好了一定要去看看。貝爺是文明世界的設計大師,法國巴黎盧浮宮前面的倒金字塔就是貝爺的傑作,廣受贊譽。蘇州博物館的設計風格秉承了貝爺一貫的設計風格,樸素,但又不是格調。蘇州博物館外觀是白黑為主,給人感覺很樸素。蘇州博物館最讓人稱道的是其内部的采光系統,經過貝爺的精心設計,蘇州博物館内部的采光簡直令人驚歎。蘇州博物館展示了許多精品的文物,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木制的十樓,幾百年曆史了,卻依然美輪美奂,令人驚歎。
蘇州博物館展示了來自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全北大學博物館、國立全州博物館、古印刷博物館、全州市政府、全州韓紙博物館以及衆多現代韓紙作家所藏49件一套14世紀至20世紀的珍貴韓紙的發展曆史、結構特點以及制作工序等内容。
經過這次采風,大家都切身體會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尋找到了許多藝術靈感,更收獲了深厚的友誼。明天就要回武漢了,大家對這次采風都十分戀戀不舍。也感謝老師這一路的陪伴照顧和細心的指導,這次采風是我們的大學生活中難以忘懷的一段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