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是在葉聖陶先生的文字中揣摩蘇州,覺得蘇州是讓人神往的天堂所在,讓我們在内心對蘇州園林作了無數次的描摹……而這次我們來了。

走進姑蘇,宛如置身一道壯麗的曆史畫卷。吳越春秋的烽火,掩不盡柔婉的絲竹吳音。走進姑蘇,宛如步入唐詩宋詞之中。“今日舊苑台荒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深沉的吟誦,誦不盡姑蘇的萬種風情。


我們知道了蘇州園林的興起,緣于蘇州人的“退隐文化”。于是他們在車水馬龍的鬧市之中,用一道高牆圍起了一個靜谧幽美、迥異紅塵、宛如仙境的城市山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他們在那“拙政園”裡呼朋喚友,吟詩賦詞,彈琴作畫,盡情享受人間真趣。
古人對虎丘的“九宜”之說,稱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而我們覺得“九宜”,同樣用于蘇州每個園林。

位于拙政園旁的蘇州博物館更是讓我們大開眼界,曾經的太平天國忠王府,如今依舊向人們展示着他的雄偉莊嚴,而新館更是著名華人設計師,貝律銘的封筆之作。粉牆黛瓦,幾何造型和禅意的結合,最讓人稱道的還是他的采光系統,以及館藏珍品。
下午,我們冒雨來到了位于蘇州文化中心二樓的金雞湖美術館,這是一個側重當代藝術同時兼顧傳統藝術非盈利公益性的美術館。

我們參觀了當今比較新潮的藝術項目,其中植物人藝術喚醒項目,讓我們歎為觀止。
1307班采風毛朱麗
2016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