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朱星昊 攝影:連夢琪)今天的團課主要圍繞文藝複興開展,文藝複興最早源于意大利。意大利在當時的歐洲已經率先完成了從封建主義走向資本主義過渡的階級準備、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

13世紀屬文藝複興運動早期,突出特點是文學的發展達到了空前的水平。這一時期的文化中心城市是佛羅倫薩。代表人物是被譽為《前三傑》的三位文學家:但丁(1265至1321)、彼特拉克(1304至1374)和薄伽丘(1313至1375),他們的傑作《神曲》、《阿非利加》和《十日談》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突出位置。14世紀末至15世紀上半期為文藝複興高潮的準備期。期間人文主義和文學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産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畫家、雕刻家和建築家,如畫家馬薩喬(1401至1428)、雕刻家多納太羅(1386至1464)和建築家布魯涅列斯基(1377至1446)。其中,由布魯涅列斯基于1434至1437年間主持設計的佛羅倫薩教堂大拱頂,規模宏大、巍峨華麗,令人過目難忘。15世紀末至16世紀上半期是文藝複興的盛期,文化中心城市已從佛羅倫薩轉移到了羅馬。主要代表人物是《後三傑》——達·芬奇(1452至1519)、米開朗基羅(1475至1564)和拉斐爾(1483至1520)。他們留下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大衛》、《聖母悲戚》和《西斯多聖母》以及梵蒂岡博物館内拉斐爾畫室的大量壁畫堪稱世界藝術畫廊珍品,在中國也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文藝複興沖破了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學思想對人類的束縛,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産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這次團課給我們普及了很重要的知識,對于我們藝術生來說也是極其重要的。文藝複興,這一偉大的思想文化運動,必将影響着我們和子孫後代,必将影響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