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趣天生是源于自然界對人類審美感知的賜予,是人類本性的體現。婺源寫生對審美情感、審美情趣、審美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是和諧的,也充盈着對美好事物的感恩。 ——題記
風輕雲淡陽光明豔的天,帶着些許興奮踏上寫生之旅。旅途中有苦有累,但更多沉浸在大自然和當地的人文中,曆史沉入這個地方,建築裡顯露了這裡的曆史留下的痕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由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贊美家鄉婺源的詩句。隻有身臨其境才真正感受到詩句的意境,它沒有城市的喧嚣,沒有都市的繁華,有的是那份甯靜,那份怡然自得,讓你對每寸泥土發出的芬芳氣息都會駐足留連。

一進去婺源,就感受到了那兒的美麗風景,從山間流出來的小瀑布,從峭壁間噴湧出來的小溪流,還有翠綠綠的一層層茶園,頓時就想用相機定格記憶,用畫筆描繪心情,生怕轉眼間景緻就從我們的眼前消失。
山清水秀的婺源,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一種歸屬感。仿佛自己本就應該屬于這裡似的。景色仿若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所創造出來的一樣壯麗,讓人無不感歎造物主的手筆。黑瓦白牆,斑駁的日光照進一條條胡同,仿若想給世人展現它悠久的曆史。小巷深處飄來的炒茶香和酒香還缭繞鼻尖。。。。。。

本次婺源寫生最大的感覺就是:累!然而,除了累之外,收獲更多的則是獲得了對畫畫技巧的領悟和畫藝上升的喜悅。不止是我,身邊許多同學都掌握了該項畫畫項目的技法,用手中的畫筆,用不同的表現手法,诠釋着我們眼中那一道道迷人的風景,記錄着獨特而秀美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畫出了一幅幅譜寫自然生命的作品。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由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贊美家鄉婺源的詩句。隻有身臨其境才真正感受到詩句的意境,它沒有城市的喧嚣,沒有都市的繁華,有的是那份甯靜,那份怡然自得,理所當然,同學們在這氛圍中都很認真的繪畫自己的作品。王晨海導師的教學也非常好,親自去每一間宿舍講評作業,為每一位同學指出優點和缺點。通過這次寫生,不僅拓展審美感受空間,培養敏銳的感悟能力和瞬間而得的捕捉力之外 。而且又是理解和掌握色彩的最有效途徑,寫生與色彩關系十分密切,畫家的想象創作,也是離不開寫生而認識色彩法則的。
這次寫生使班級收獲很多,這次寫生也像一面鏡子一樣把我們照了一遍,讓我們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也使我們動畫六班更加的團結友愛,在一起玩耍、在一起畫畫、在一起吃飯,每一次的接觸都是彼此情感的加深。身為班長我能體會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通過江西婺源的寫生實踐,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如畫般景色,提高了自身的藝術敏銳度,加強了科組教師之間專業的交流,更有助于日後的專業提升和教學活動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