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童心港灣”社會實踐團隊在網絡上火了,他們被楚天都市報、中國青年網、湖北高校思政網等多家媒體、網站先後報道。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為積極響應國家關愛留守兒童的号召,為關愛留守兒童注入青春動能,七月初,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童心港灣”社會實踐團隊前往湖北省十堰市羊尾鎮朱家溝村,開展了以“心系留守兒童,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前往當地留守兒童家中為他們拍攝生活照,教他們給外出務工的父母寫一封“家書”,還與他們一同折紙、繪畫和拼圖,對留守兒童進行愛心陪伴,呵護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這張是我!”“那張是你和弟弟,好漂亮呀!”7月31日,湖北省十堰市羊尾鎮朱家溝村的留守兒童們收到了這樣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張張生動活潑的照片裝在精美的相框裡,一幀幀天真燦爛的笑容定格在照片中。折紙、拼圖、繪畫、寫信......照片中孩子們做的事情不盡相同,但可愛的臉蛋上洋溢着的純真笑容,是每張照片的共同之處。
照片定格最美笑容
朱家溝村村委會的托兒所裡,實踐團成員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聲不斷。“來,小朋友們,看鏡頭啦!”沾滿顔料的小手舉起畫筆,水彩畫裡描繪着孩子們心中的美景......相機定格下了孩子們每一幀燦爛的笑容。
村中的留守兒童大多隻有六、七歲,鋪滿桌面的拼圖讓他們有些束手無策,實踐團成員便逐一教孩子們如何快速完成拼圖。“首先觀察拼圖的整體内容,找出四個角對應哪一塊拼圖,再完成四個邊,最後填充内部圖案。”在實踐團成員的耐心指導下,孩子們很快将滿桌的零散拼圖塊變成了十幾幅完整的拼圖。
飛機、房子、蝴蝶......在折紙活動中,實踐團成員手把手教孩子們把一張張彩色卡紙折出各種各樣的形狀。“我想把這個花送給媽媽,媽媽喜歡花。”一位小女孩說道,她的媽媽在市裡打工,很少有時間回來看她,但是她一直記得媽媽喜歡花。說着,她拿起折好的花面對鏡頭,上揚的嘴角露出心中的喜悅,伴随“咔擦”一聲,相機記錄下了這美好的畫面。
除此之外,實踐團成員還專門前往這些留守兒童家中,為他們拍攝生活照。在拍攝過程中,實踐團成員細心觀察着每一位孩子,衣服沒有整理好,便立馬上前幫忙整理,姿勢不會擺,便立馬現場教學......
實踐團成員總共拍攝了五百餘張照片,最後經過挑選,将其中的兩百張制作成了兩本相冊集、兩個木制相框和兩本相冊書,一同寄給朱家溝村村委會,再交由孩子們的手上。“他們雖然是親姐弟,但卻幾乎沒有機會一起拍過合照,這些大學生們真有心。”一位家長向村委會這樣反饋道。
實踐團成員李晗月表示,鄉村中很少有照相館,拍照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難得的體驗,他們希望可以通過此種記錄方式溫暖鄉村中留守兒童的内心,也讓外出務工的父母看到孩子的照片和視頻後更加安心、努力工作,早日回家陪伴自己的孩子和家人。


書信傳達孩童思念
“爸爸媽媽,我愛你們。你們在他鄉工作還好嗎?”稚嫩的小手在信紙上一撇一捺,潦草的字迹寫下孩子們對外出務工父母最真切的思念。
從飛鴿傳書、鴻雁傳信、郵寄書信到現在的信息大爆炸時代,電話、QQ、微信等快捷有餘而厚重不足,很難把人們深層微妙的情感深入挖掘并全面呈現出來,此時,寫信便是最好的情感表達方式。
“我想跟爸爸說,讓他一年多回來幾次。”“我這次數學考了100分,想要個新玩具。”實踐團成員在于孩子們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們有很多心裡話想對外出務工的父母講,但平時短暫的視頻通話時間難以表達出孩子們的心中所想,實踐團成員便化身孩子們的“知心姐姐”,一對一地傾聽者孩子們的故事,再逐一教他們如何用文字表達清楚内心的感受,直到裝進信封,合上包裝。
實踐團成員張洹郡小心翼翼地整理這些信件,在他看來,信中不僅僅是一位孩子的隻言片語,更珍貴的是,一份渴望陪伴和鼓勵的童心。把這些“心願”完好無損地寄給他們在外地務工地父母,讓團隊每個人都充滿了自豪。
實踐團成員還從當地村委會了解到,其中一位孩子的父母在收到信之後激動地說道:“我平時一年也就隻回去兩三次,我都不知道孩子有這麼多話想和我說,真的很感謝這封信,也很感謝你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