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1日,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筚以工作室”依托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荊楚非遺文創品牌創新工作坊赴武漢“肖蘭刺繡館”開展非遺主題調研活動。本次活動由“荊楚文化數字化傳播團隊”負責人劉瓊老師、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筚以工作室”負責人數字媒體藝術2101班柯宇傑同學策劃開展。
調研活動主要以非遺漢繡為核心進行展開,通過了解漢繡的特點和文化内涵,結合現狀與需求,進行分析漢繡的保護與傳承開發。
肖蘭,字楚蘭,肖蘭刺繡館館長,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湖北省工藝美術學會刺繡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武昌區縣華林藝術村漢繡基地藝術副總監、漢繡學院派傳人。近年來,肖蘭老師一直緻力于傳承漢繡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不僅在繡館培養了一大批漢繡人才,同時吸引了英國、法國、俄羅斯等海外學子學習漢繡。

肖蘭老師刺繡
活動開始,肖蘭老師對工作室成員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她說:能看到有這麼多年輕人願意加入到非遺保護的行列來,感到非常的高興。緊接着針對漢繡的風格、特點、曆史起源、作品等為同學們進行講解。
肖蘭老師提到,漢繡是湖北省民間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是流行于湖北省荊沙、武漢、洪湖一帶的傳統刺繡藝術。漢繡構思大膽,色彩濃豔,畫面豐滿,裝飾性強,處處流露出楚風遺韻。在2008年6月14日,漢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肖蘭老師部分漢繡作品
漢繡的鼎盛時期是在清末民初,鹹豐年間,漢口設有織繡局,集中各地繡工繡制官服,漢口還有一條繡花街,上萬名繡花匠人、近40家漢繡鋪子,以至于“家家繡花,戶戶刺繡”。20世紀80年代後,漢繡得到了些許發展和恢複。但是在市場經濟大潮下,漢繡還是日趨凋零,問津者甚少。

學生觀摩學習肖蘭老師刺繡
肖蘭老師還提到,現如今,國家非常重視非遺的保護,很多瀕臨失傳的傳統手藝也重獲新生。但非遺的保護也離不開新一代青年的參與,隻有年輕人感興趣了,喜歡了,才能夠使這些彌足珍貴的文化生生不息,曆久彌新。團隊成員受益匪淺,不僅加深了對漢繡文化的了解,更是對“怎樣把非遺與當代社會的發展相融合”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刻思考。
調研活動結束,團隊成員收獲頗豐,肖蘭老師也對同學們寄予了厚望,希望同學們能夠擁有創新精神,不忘初心,為國家非遺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團隊學生與肖蘭老師合影
回到學校,團隊負責人柯宇傑同學召集大家在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荊楚非遺文創品牌工作坊針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并對漢繡的保護與開發進行讨論。

柯宇傑同學展示漢繡産品
柯宇傑同學說:無論是傳統文化和非遺大多都局限于傳統傳播方式,由于傳承人數衰減,傳承人老齡化較為嚴重,思維固化,導緻文化精髓無法得到合适的開發。社會迅速發展,科技水平提高,也加劇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産與社會的脫節。更應加強科技與非遺的結合,探索更多科技賦能的非遺保護形式。随即其他同學也對自己考察學習到的内容進行了分享交流,并紛紛展示自己的創意想法。最後團隊全體成員表示,将繼續努力秉持“筚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楚精神,積極投身到非遺保護工作中。

團隊成員一起分析産品
本次活動是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荊楚非遺文創品牌工作坊學生團隊走出的調研活動之一,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為當代年輕人撒下保護地方非遺的種子,展示我校應用型辦學特色風貌。

團隊成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