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染是中華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這項獨特的技藝折射出中華人民的民情風俗與審美情趣,同時與各種工藝手段一起構成富有魅力的織染文化,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大學生藝術課程,讓學生感知紮染的魅力和體驗手工紮染的樂趣,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紮染活動宣傳一經發出,受到了全校師生的廣泛關注,活動前後共吸引600餘名各院師生參與了解,活動報名人數更是達到驚人的481個,包括各個院系各個專業,覆蓋各個年級,最後根據采買材料拟定本次活動參賽名額215位。12月2日至12月3日,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團委學生會在五号學院樓5205、5207、5208教室開展了主題為“遇上紮染,布裡生花”紮染傳統藝術活動。

(圖為此次紮染活動海報)
活動開始前,工作人員們精心組織報名工作,采用線上、線下結合宣傳形式,受到同學們的熱情關注,報名人數約莫500人。為了讓活動順利進行,組織人員提前籌備了充足的物資與染料,12月1日下午3點在學523室内進行了染料的開缸,将藍靛泥攪拌融于适量的溫水中,依次加入固色劑和還原劑,攪拌15分鐘左右後,靜置發酵,待到染液在紙上顯綠色時,則證明發酵成功。随後負責人在活動群裡告知了詳細的操作流程,以方便同學們操作,豐富體驗感。


(圖為工作人員籌備物資與染料)
本次活動采用的主要材料是T恤、帆布包、手帕以及需要用到的捆紮物料等。活動伊始,淡淡的草木味,在教室間氤氲開來,桌子上的染缸,散發着古樸悠久的氣息。同學們到達現場後有序進行簽到領取材料,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根據自己的喜好,将染織物制作成不同的造型。接着放入清水裡浸濕,再沉入染料裡根據需要進行染色,色淺則時短,色深則時長。經過反複浸染後撈出,随着空氣與染料接觸氧化,顔色在布料上淺淺氤氲開來,湖綠,天藍,碧藍,最後是靛藍色。完成染色便将取出的布料,擠出多餘的染液,随後便拆開線,清洗染物雜質,擰幹晾曬,靛藍的染料如花般漸次綻開,變幻莫測的圖案通過紮染展現在布料上,一個個獨特而美麗的紮染工藝品在同學們的手中應運而生。


(圖為同學們的紮染過程)
一塊塊普通的布料,經過紮染之後,變得獨具特色,有的如夢如幻,有的色彩斑斓,讓人贊歎不已。當一幅幅精美獨特的圖案呈現在眼前時,同學們個個喜不自禁,拿起手機拍照留念,一同欣賞着彼此的成果,他們紛紛表示充分感受到了紮染的魅力,在此次活動中深刻體會到了古法紮染的審美趣味與勞動情懷,領略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千年底蘊,民族自豪感由“染”而生。活動現場充滿了藝術氣息與歡聲笑語。
紮染之美,美在随心所欲,美在獨一無二,在拆開繩子之前,我們永遠不知道将是什麼色彩與圖案,一如各自生命的獨特綻放。此次紮染體驗活動是一次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不僅讓參與者們感受到了紮染的魅力,更讓大家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希望通過此次紮染活動的成功舉辦,能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歡上紮染,感受它的美和獨特之處。




(圖為同學們的紮染成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