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午九點,一場以“AIGC新環境下設計行業及人才需求的變化”為主題的企業專家課在學5309舉行。本次企業專家進課堂的交流課由國家藝術基金-博物館數字文創設計特聘導師、米蘭設計周中國高校設計學科師生作品展評委、AIGC實驗室主管任毅剛老師主講,歐陽慧院長輔助闡述。

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設計行業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這場變革不僅重塑了設計的流程和方式,更大大提高了人才門檻。
會議伊始,任毅剛介紹了在新環境下設計的需求以及個人如何進行自我提升以适應這一變革,強調了技術競争、用戶體驗競争以及市場環境競争的重要性,并指出當前AIGC仍處于技術競争階段,設計師需掌握AI工具并适應新的市場需求,以提高效率和作品質量。設計師的首要任務是解決客戶需求,并非關注外觀美感。在接到客戶的需求後,設計師應通過調研工作深入了解甲方的真實意圖,包括用戶的使用習慣、産品的特性和目标市場的風格偏好。接着,設計師需要基于調研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明确需求的具體細節,并與甲方溝通确認。最終,設計師将形成一份詳細的設計方案,涵蓋海報的風格、圖案、文字等内容,并準備出效果圖,從而實現由需求到設計方案再到實際制作的完整轉換。

随着人工智能的發展,傳統設計方式正逐漸被AI技術所改變。AI在需求調研階段雖難以完全取代人類,但能輔助處理大量數據并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此外,任毅剛指出AI還能通過自動化工具進行高效的質量控制和生産,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設計的整體效率和質量,這種技術的應用使得設計工作的流程和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尤其在大型企業和高端項目中表現突出,促進了設計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AI技術的應用也對人才市場産生了影響,一方面提高了從業者的準入門檻,另一方面也促使從業人員更加注重技能的多元化和深度學習。
任毅剛對此提出重要觀點,設計行業的核心競争力不僅是掌握工具和審美,更重要的是理解用戶的需求和商業價值。首先,設計師需超越基礎技能,深入研究用戶習慣,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其次,了解并平衡客戶與用戶之間的利益沖突,從而創造出既符合商業需求又能提高用戶體驗的作品。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設計師應積極探索AI在設計中的應用,利用新技術提升設計效率和創新能力。最終,設計師的角色不僅是創造美,更是講述故事,通過深厚的知識底蘊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推動設計作品實現其商業和社會價值。

接近尾聲,同學們都踴躍向任毅剛老師提出問題與自己的見解。“這些工具在國外較為昂貴,而在國内則有更多的可選方案,其中包括一些價格親民且易于使用的選項。” “對于AI在設計中的應用,該如何平衡人工智能和個人創意。”任毅剛說道,應該将AI視為設計過程中的助手,而不是完全取代設計師的角色。設計師可以采用兩種方式與AI互動:一是從調研開始構建故事線,通過AI進行潤色,讓設計方案更緊密地貼近故事;二是将設計任務交給AI,但同時保留自己的思考空間,在拿到AI生成的作品後進行故事構建和完善。這樣既能發揮AI的輔助作用,又能讓設計師保持創造性思考。對于在使用AI生成設計圖時,會遇到與預期不符的情況諸如此類問題,任毅剛老師一一解答同學們的疑惑,AI在生成設計圖時具有随機性,可能會産生多種風格的圖像,所以我們要提出更精細的要求才能讓生成的圖像更接近我們的預期。
本次企業專家課的成功舉辦,為視覺傳達設計2202班的同學們搭建了一個寶貴的交流學習平台。通過專家的精彩講解,同學們不僅收獲了豐富的專業知識,更為設計行業的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啟示和創意。他們深入了解了AIGC新環境下設計行業的變革趨勢及人才需求的變化,這無疑為他們未來的職業道路指明了方向。我們期待這些同學們能夠積極利用這一新環境,發揮自身潛力,創造出令人矚目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