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以下簡稱“大賽”)是世界海洋日暨海洋宣傳日活動之一,已成功舉辦12屆,也是國内唯一以海洋文化創意為主題的設計賽事。大賽旨在普及海洋知識、傳播海洋文化,通過海洋文化創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從而促進人類與海洋和諧共生。
一、大賽主題——海洋·共生·未來
本屆大賽以“海洋·共生·未來”為主題,面向全國大學生征集優秀作品。旨在倡導跨學科交叉合作,通過藝術、科學和經濟等多個領域的融合,立足于海洋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與海洋的和諧共生,共同探讨解決當今海洋面臨的重要問題,為海洋管理提供科學解決方案,為海洋注入新活力,推動構建人類海洋命運共同體。
二、大賽定位
大賽旨在通過國際海洋設計交流,以競賽、展覽、推廣與論壇等方式,打造有深度、有廣度、國際化的設計盛會,呈現中國與世界海洋文化的交流互鑒,推動海洋文化建設與交流,助力海洋強國。
大賽圍繞完善學科交叉的海洋設計教育模式、構建數字智能時代社會創新體系、搭建全球藍色經濟文化合作平台三個方面,從海洋人文、生活、科技、産業等多元視角構建國際化視野的海洋設計、應用、傳播體系。大賽提倡藝術、科技與商業的跨界創新,搭建當代海洋創新設計評價、推廣合作、落地轉換的國際化平台。
三、主辦單位
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中國海洋大學、自然資源部北海局、中國海油海洋環境與生态保護公益基金會、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四、承辦單位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文化創意設計發展中心
五、支持單位(排名不分先後)
各大院校: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同濟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天津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等。
六、獎項設置(總獎金額:40萬元)
全場大獎:1件,獎金20000元,頒發獲獎證書及作品集一部。
(一)大學組獎項設置:
1、金獎10件、獎金各8000元;銀獎27件、獎金各5000元;銅獎45件、獎金各2000元,并頒發獲獎證書及作品集一部。
2、優秀獎頒發電子版獲獎證書及獲獎作品集一部。
3、佳作獎(入圍獎)頒發電子版獲獎證書。
4、指導獎(等級獎指導教師),頒發獲獎證書及作品集一部;組織獎(學校統一郵寄參賽作品80件以上),頒發獲獎證書及作品集。
(二)AIGC海洋設計獎項
金獎3名、獎金各6000元,銀獎5名、獎金各3000元,銅獎8、獎金各2000元。
(三)創意傳播獎
金獎1名,獎金各8000元,銀獎2名,獎金各5000元,銅獎4名,獎金各2000元。
注:以上所列獎項數量均為相應獎項最高數目計劃,實際獲獎數量由大賽評審委員會評審專家确定。此外,大獎還将設立若幹特别主題的專項獎,具體主題和參賽方式将另行發布公告。
七、參賽對象
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含港、澳、台及其他國家) 均可參賽。允許跨校組隊參賽,每組成員2-3人。
特别說明:經大賽組委會研究決定,允許2024屆畢業生(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參加本年度大賽。
八、參賽類别
圍繞海洋相關内容,大賽分為非命題賽道、命題賽道。
1.非命題賽道:
(1)工業設計類:文創産品設計、海洋工程、時尚、海洋消費品、出行工具設計、海洋公共設施設計等。
(2)視覺傳達類:海報設計、品牌形象設計、字體設計、包裝設計、IP設計、插畫/繪本設計、書籍裝幀設計、UI界面設計、信息可視化設計等。
(3)環境規劃與設計類:海島、濱海景觀設計、公共藝術、空間設計、漁村更新設計、智慧社區、海洋牧場設計等。
(4)數字媒體類:動畫、微視頻、影視廣告設計、紀錄片制作、數字繪畫、攝影、音樂制作、虛拟IP、表情包設計、交互、虛拟現實設計等。
(5)AIGC:海洋相關藝術創作、創意廣告、虛拟現實、品牌形象、數字藝術、交互體驗、音樂制作、電影視頻制作等。
(6)創意傳播獎:參賽選手通過微博、微信、小紅書、抖音、B站等媒介發布參賽作品創作過程,并需要@全國大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的官方賬号,并标記#官方話題。
2.命題賽道
(1)公益命題——海洋設計創新挑戰
參賽者需創造性地提出解決海洋問題的系統性設計方案,體現“海洋十年”十大挑戰,設計方式不限。鼓勵跨學科合作組建設計團隊。
(2)社會命題(選址與命題即将更新敬請期待)
(3)主辦方特别命題
①海洋生态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命題下載)
②保護中華白海豚,推進海洋生态文明建設(命題下載)
九、參賽流程
(一)參賽方法
1.登錄大賽網站閱讀征稿參賽須知,确定選題,根據選題完成作品創作。
2.作品完成後在系統注冊并填寫相關信息,上傳作品、生成作品編号并下載信息表(一名參賽學生提交多件作品的,按照“一件一碼”的原則,每件作品都需要上傳、生成編号、下載信息表)。
*重要提示:所有參賽作品均在網上提交并生成唯一編号,作品不需要打印和郵寄。
3.作品提交要求
(1)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規劃與設計、産品設計等先在網站注冊作者信息(選擇組别,類别要正确),按照要求上傳作品,JPG格式,RGB模式,分辨率300dpi,每幅作品在2M左右、A4畫面,系列作品不得超過4幅,請用PC機器,360浏覽器上傳。手繪作品拍照掃描轉成JPG格式。
(2)數字媒體藝術
微視頻/短片類,拍攝工具及制作軟件不限,時間60秒至180秒以内。畫面寬度不小于600—1200像素,片子不要出現倒計時和學校及作者信息。成片flv或wmv格式,圖像大小1181×591,作品文件不要超過100M。作品截圖9幅,JPG格式,尺寸5×10cm,RGB模式,每幅不超過1M,分辨率300dpi,在網站系統上傳提交作品。
數字音樂:上傳WAV音頻文件。音頻采樣頻率不小于44.1KHz,16Bit。作品簡介與制作報告,PDF格式(含⼯程⽂件截圖,工程文件請上傳至網盤并以鍊接形式附在文檔内)
交互類:可執行程序包:以zip形式打包。遊戲/應用體驗過程預覽視頻:錄制程序實際運行畫面,MP4格式,須明确清晰地展示主要功能設計、美術設計,畫面清晰。
虛拟IP及表情包:提交全套設計方案展闆,不小于A3幅面、300dpi、JPG、RGB\CMYK,内容應包含作品名稱、設計效果圖、分析圖、設計說明等,最多可提交5張jpg文件,每張不超過5M。系列表情包作品,最多可提交24個的表情形象,格式為png,300dpi,設置為透明背景,不要出現正方形邊框。動态的格式為GIF,設置循環播放,節奏流暢不卡頓。
(3)AIGC
①作品文件:
圖片類:請提交5張或以上成系列的套圖,不接單張圖片,JPG格式,每張不超過5MB;
視頻類:視頻長度1-3分鐘,高清MP4格式,文件不超過500MB;
②創作過程:
請用PDF形式,提交創作過程描述,包含創意說明、提示詞、滾圖邏輯、工具組合等。
③加分項:
創作過程中的技術厚度和深度,充分體現技術和創意的結合,如LORA訓練、LLM知識庫 Langchain、Muli ControlNet 等,視頻作品的配音、配樂如用AI創作,均可作為加分項。
(二)報名時間及費用
本次大賽公衆報名截止日期為2024年10月25日 12 時(北京時間),逾期概不受理。
所有參賽組别作品均不收取報名費用,但由參賽所産生的物流、保險、清關等費用由參賽者自理。
(三)賽事流程
作品征集—初評—複評—總決賽—頒獎典禮—佳作展
十、評審辦法
(一)評審環節
設初評、複評、總決賽三輪評審環節。初評與複評采用圖文評審方式,總決賽采用參賽選手現場答辯評審方式,其中文創與産品類需提供實物或模型。
(二)評價标準
1. 非命題賽道與命題賽道:按照作品功能性25%、美學性25%、技術性15%、體驗性25%、可持續性10%,每幅作品計算平均得分評出相應獎項。
2. 創意傳播獎:參賽選手通過微博、微信、小紅書、抖音、B站等媒介發布參賽作品創作過程。參加創意傳播獎評選的所有作品,都需要@全國大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的官方賬号,并标記#官方話題,按照媒體傳播影響力30%、内容創意與表現質量30%、技術與創新應用25%、原創性與合規性15%進行綜合評選。
(三)評委構成
為突顯設計的跨界整合性以及增強評審的全面性,本屆大賽将在全球範圍内邀請權威專家擔任評委。除了設計領域專家外,還特邀科技、商業、媒體等相關領域專家參與評審,以确保評選過程更具多元化和綜合性,為參賽作品提供更全面、客觀的評審意見。
十一、日程安排
活動 |
日期 |
作品征集 |
2024年4月18日12時開始 |
截稿日期 |
2024年10月25日12時 |
初評 |
2024年11月上旬 |
複評 |
2024年11月中旬 |
總決賽 |
2024年11月下旬 |
頒獎盛典 |
2025年7月 |
十二、聯系方式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崂山區松嶺路238号,郵編266100,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文化創意設計發展中心,電話:0532—66781828。
大賽官網:http://mcd.ouc.edu.cn
大賽微信号:大中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
十三、大賽報名
教師報名:企業微信群,即日起至2024年10月7日

學生報名:即日起至2024年10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