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月26日,藝傳學院的同學們前往荊州長江之濱的洋碼頭文創園采風調研。該景點還未完全開發所以有巨大的潛力,因此此次重點為前期調研,以便我院學生在該景點參與并組織場地優化、文創産品研發、導視規劃等設計,在采風調研的同時更好的将平時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現實設計相結合。

洋碼頭師生合影

洋碼頭建築1
沙市文創園·洋碼頭的新氣象
荊州沙市洋碼頭是一個因江水而生、依水運為興的碼頭港口。洋碼頭是沙市還沒有完全開發的景區,景區風貌多為民國風、工業風建築為主。園區内将廢棄的打包廠房、安利英洋行等老廠區進行改造、保護而來。走在洋碼頭的街道上,可以感受到曆史的氣息和沙市的變化。到今天景區還有着一個口号,“千年古商埠,百年洋碼頭”,這句口号所蘊含了沙市漫長的曆史發展。

洋碼頭建築合集

視覺傳達1902班合影
采風指導·洋碼頭文創園設計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一行師生進入景區,進行實地調研,旨在做出洋碼頭景區相關設計。藝傳學生用平日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實地調研出來的結果相互融合,這樣可以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實踐經驗,為此次的設計打下好的基礎。
在藝傳學生實地調研的同時,學生向老師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相關設計方案,老師也為同學提出指導意見。對于設計專業的學生,應該在導視設計、文創設計、以及品牌設計上入手。并在設計上應該與景區的風格相互融入。在顔色以及字體設計上要與民國風、工業風相互匹配。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出洋碼頭景區的特色。

王歡老師指導環境設計1903班同學現場測量

陸豔老師指導數媒1901班同學作業

王晨海、冉春霞老師為同學講解
課程調研·荊楚非遺文化遺産技能傳承院
下午,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老師調研荊楚非遺文化遺産技能傳承院,荊楚非遺文化遺産技能傳承院是經荊州市文化局、荊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批準成立,以長江藝術工程職業學院為依托,努力探索荊州非遺技藝與技能傳承和現代職業教育的融合之路,緻力于推動荊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荊楚非遺傳承院入駐了“楚式漆器髹飾”、“鉛錫刻镂”、“磨鷹風筝”、“微雕技藝”、“漢繡”、“荊州剌繡技藝(楚繡)”、“匏器制作”、“楚風瓷盤”、“楚玉琢磨”、“雕花剪紙、、“淡水貝雕”、“楚簡制作”、“楚式斫琴”等30件國家級和省級非遺項目,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手工知識普及、技能展示、教學和生産活動,傳承、弘揚荊楚非物質文化遺産和民間工藝技藝。


藝傳老師調研荊楚非遺文化遺産技能傳承院
老師結束調研荊楚非遺文化遺産技能傳承院後,進行了教師會議。會議主要為安排視覺傳達、環境設計、數字媒體、産品設計、珠寶設計班級後續非遺課程,旨在同學們能夠接觸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收集更多的元素,為了後續課程設計打下基礎。

非遺課程安排會議
結語
今天洋碼頭的實地調研和之前今天采風是不大一樣的。今天的實地調研是真真實實的實踐,對于好的作品洋碼頭景區也會采納,是一次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并且也加深了藝傳師生的學術交流,并且老師在學生空餘時間指導學生們進行創作,讓學生與老師的設計想法碰撞,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老師為同學們後期采風進行順利,提前調研荊楚非遺文化遺産技能傳承院,保證了學生采風的質量。作為設計系學生,就應該打開自己的視野,多出去走走,收集好的素材,接觸不同地方的文化底蘊,這樣才能設計出更多優秀作品,為當地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