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師者,所以 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培養未來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識結構的狀況和道德水準的高下,愈來愈成為受關注的焦點,而如何在新的環境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更是重中之重。
長期教學實踐的經驗告訴我,教學工作應該是“以生為本”。我認為作為高校教師,應該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相互理解和尊重,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願意傾聽學生的想法,并通過專業規劃等方式引導他們,與學生成為朋友。
一、教學效果、有的放矢、力争上遊
從備課開始我就思考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在上課的時候通過與學生互動,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及各自的特長方向,并在課餘也與學生多探讨,多傾聽,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在課堂教學中加以正确引導,很快指出每個學生在專業領域認知不足的地方,并給他們提出能夠接受的專業學習意見和建議,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明确學習目标。


二、教學管理、嚴謹規範、活潑生動
傳統教學是把學生隻看成單純的學習者,試想用一把鑰匙去開這形形色色的鎖,教學難免出現僵化、一成不變的公式化、模式化的局面。我認為“以生為本”的關鍵就是從内部到外部、從課堂内到課堂外,透徹地了解學生,從教學管理上設計教學,既嚴謹規範又活潑生動。在課上,我會時時刻刻嚴格要求學生吸取專業知識;在課下,我會帶領學生去校企合作企業、實踐基地,與校外導師進行深入交流。
三、教學改革、培養智能、與時俱進
教育改革實際是教改與學改成功互動的結果,在教改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應用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把傳授知識與培養智能結合起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發學生智能。教學與學法并重,注重教授學習的本領,以啟發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為出發點,我嘗試通過“教學組織現場化——将學生帶入實踐現場,身臨其境指導學生”、“教學内容項目化——讓學生參與項目,讓教學内容能有針對性”、“教學思政公益化——帶領學生一起從教學中孵化公益項目,并使其反哺教學”、“教學形式工坊化——與學生一起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展開工坊化教學”等方式,使教學改革達到與時俱進。

四、教學成果、默默耕耘、初見成效
在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一線教學工作十餘年,我将“以生為本”放在教學工作的第一位,默默耕耘,從教學效果、教學管理、教學改革、學生實習等各個方面培養學生,因人施教,每當學生們親切的喊着“興姐”時,我就會感到特别自豪,這也是學生們對我喜愛的表達吧;與此同時,我的教學成果也得到了領導們的認可,2018年獲得陳一丹教師典範獎、2021年獲得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質量教學一等獎、陳一丹教育貢獻獎、2022年獲得教學質量二等獎等等。
我熱愛着我的育人工作、教學事業“以生為本”,并樂在其中,我也希望我的學生們與我一起“默默耕耘”,通過自己的辛勞,獲得讓自己快樂的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