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師生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服務工作,在将湖北本土優秀非遺文化融入課堂實踐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和探索。近日,藝傳學院影視攝影與制專業的“非遺紀錄片”拍攝小組蔡佳會、趙書梓、熊雨珂、劉歡、黎盛五名同學在指導老師謝思的帶領下,前往江夏揚子江湖非遺糕餅文化園考察學習,并進行非遺紀錄片“江城味道”的拍攝實踐活動。

(我院學子拍攝非遺紀錄片《江城味道》海報)
身邊的非遺 能吃的文化遺産
在揚子江湖北非遺糕餅文化園内,文化園的負責人謝經理對我院學子的到來表達了熱烈的歡迎,帶領同學們參觀了揚子江湖北非遺糕餅文化園,并向同學們介紹了揚子江糕點悠久的曆史文化:揚子江傳統糕點制作技藝秉承“古法原香,傳統手工”制作理念,傳承老字号、發揚老字号,以一年三大節日為主線,除生産“節令食品”外,還常年規模生産其他多種傳統糕點。
在揚子江衆多的傳統糕點制作技藝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小法餅”、“荊楚漢餅”“麻烘糕”、“老月餅”等,系武漢特有、地道的本土發酵類烘焙糕點,深受武漢市民喜愛。

(我院學子參觀揚子江湖北非遺糕餅文化園并進行考察學習)
揚子江傳統糕點制作技藝,2015年入選第五批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2016年入選第五批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文化館主要是湖北糕餅文化展示和手工技藝展現的非遺主題場館,“揚子江”是老武漢人心目中帶着鄉愁的味道,湖北糕點代名詞,收藏着武漢人對于糕點的集體記憶。
參觀完文化園之後,同學們也迫不及待的想要體驗一下揚子江糕點的制作技藝。在制糕師傅們的悉心教導下,同學們也體驗了一把自己上手制作一塊“非遺”糕點。看着面團在手中“飛舞”,一個一個形狀可人的糕點逐漸成型,同學們看着做好的糕點更是覺得成就感十足,品嘗一口那更是甜糯可口。

(我院學子學習體驗揚子江非遺糕餅制作技藝)

(我院學子親身感受揚子江非遺文化)
古法原香傳統手工 探索非遺糕點背後的文化
在此次《江城味道》紀錄片拍攝的過程中,我院學子對文化園的負責人謝經理進行了采訪,謝經理向同學們介紹了非常多關于文化園以及揚子江糕點背後的精彩文化和内涵,同學們也趕緊用鏡頭記錄了下來。

(文化園負責人謝經理接受我院學子采訪)
《江城味道》紀錄片拍攝小組組長蔡佳會同學激動的說到:“此次的考察學習以及紀錄片的拍攝過程都讓我受益匪淺,去到文化園的考察學習讓我們不僅學習體驗到了‘非遺’的手工技藝,還讓我們體驗了非遺的文化涵養以及其背後的精彩,提升了個人涵養和見識。并且作為影制專業的學生,能夠通過鏡頭将這些‘精彩’記錄下來,對我而言非常有成就感。”

(非遺紀錄片《江城味道》拍攝中)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産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瑰寶、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系國家統一的基礎。保護和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對我國具有深遠的影響和重要意義。此次“非遺文化進課堂”是我院積極探索湖北本地非遺文化與高校課堂融合的教學改革實踐的系列活動之一。藝傳學院将繼續将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作為己任,推進課程改革和社會服務,努力培養出心系國家的優秀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