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伊始,工藝美術專業教師并未松懈,在教研室主任張興老師組織下,全體教研室老師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集中,積極研究探索本專業實踐類課程未來發展規劃與教學模式創新。一月底,工藝美術專業教師代表赴“荊楚非物質文化遺産技能傳承院”進行專業考察,搭建金課平台。
工藝美術專業負責人張興老師、教師代表韓俊老師,一行前往湖北省荊州市“荊楚非物質文化遺産技能傳承院”開展專業考察。本次考察的主要任務是為工藝美術專業實踐類課程探尋體系完整的高水平非遺項目實踐平台,開拓實踐教學校外基地,提高本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水平,以此構建一系列工藝美術專業精品課程。
此次專業考察重點圍繞傳承院中的楚式髹漆技藝傳承工作坊展開。楚式漆器髹飾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國家級“功勳式非遺大師”鄒傳志先生在漆藝工作坊熱情地接待了張興、韓俊老師。 鄒傳志先生帶領二位老師參觀并系統講解了“楚式漆器髹飾技藝”制作工藝全過程。

楚式髹漆技藝傳承工作坊及其國家級示範基地授牌

非遺傳承人鄒傳志先生全程帶領參觀講解
在考察過程中,鄒先生談到,早在2500 年前,中國的漆器工藝就達到了極高水平,尤其在以湖北為中心的南方楚國,楚式漆器盡顯浪漫主義文化特色,被世界公認為“漆器工藝的高峰”。該技藝在湖北保存完整傳承至今。如“楚式漆器髹飾技藝”今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鄒傳志和他的父親分别被評為國家級、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其漆藝工作坊在2014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其工作坊漆器作品多次被國家選送為外交國禮。

漆器工作坊制作間與展廳

工藝複原展示
工作坊工藝考察完成後,張興、韓俊二位老師就工藝美術專業相關實踐類課程發展規劃與鄒傳志先生進行了深入的探讨。會談内容主要涉及工藝美術專業下學期以及未來幾年相關實踐類課程與非遺項目融合的若幹問題。如:非遺項目“走出來,引進去”雙向模式;以“楚式漆器”為紅線,串聯工藝美術諸多工藝門類,協同發展;共建實習基地,後期接受我院有志學生進行項目傳承專門培養;商讨工藝美術專業前來工作坊的實踐教學安排等,雙方會談氣氛融洽,在諸多方面達成重要共識。
交談結束後,鄒傳志先生還帶領二位教師參觀了傳承院中的其它非遺項目場館。具鄒先生介紹,這裡除了“楚式漆器髹飾技藝”工作坊,還包括“磨鷹風筝”、“荊州葫蘆器制作”、“荊楚剌繡(楚繡、漢繡)”、“雕花剪紙”、“楚簡制作技藝“、”楚鳳瓷盤”、“楚玉琢磨”、“楚式斫琴”、“微雕技藝”等18個活态傳承工坊。由于經營問題以及疫情影響,這些場館大多關閉或歇業,當天隻有鄒先生的“楚式漆器髹飾技藝”工作坊的車間燈火通明、默默堅守、推陳出新,從側面反映出“楚式漆器髹飾技藝”這一非遺項目在當下持續煥發蓬勃的生命力。
與傳承人鄒傳志先生合影
此次專業考察圓滿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務,與非遺傳承人及其所在單位達成多個合作意向,為接下來工藝美術專業實踐類課程非遺項目實踐平台的建立和特色精品課的構建邁出了堅實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