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月,烈日炎炎,為了進一步了解“黃陂三鮮”制作工藝和傳承情況,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三鮮團團——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非遺美食調研團隊”(以下簡稱調研隊)來到“黃陂三鮮”第四代傳承人黃雄家裡體驗了它的制作過程,并對黃雄進行了采訪。

非遺傳承人黃雄
“黃陂三鮮”制作工藝繁雜,主要是由魚丸、肉丸和肉糕三部分組成,以魚肉和豬肉為主,蔥、姜、精鹽、蛋清、澱粉作為調料。據黃雄介紹,“黃陂三鮮”的“鮮”主要在于食材新鮮,必須要用現殺的魚和豬肉來制作,才能保證其味道。制作“黃陂三鮮”最辛苦的步驟是去魚皮和魚骨,取魚肉和魚紅,并将其進行分類。十條四五斤重的白鲢魚全部處理下來,黃雄已經大汗淋漓,臉上的汗水不斷向外溢出,身上的衣服也已經浸濕。“要說制作‘黃陂三鮮’最講究技巧的一步,當屬捏魚丸”黃雄說。捏魚丸,即用手的虎口擠出丸子,同時用勺子将其調整為球狀。黃雄就像變戲法一樣,熟練又有節奏地捏着魚丸。不一會兒就做出了一盆大小相同的魚丸。看到這兒,調研團團長李祥菲躍躍欲試,“沒想到捏魚丸看似簡單,真正上起手來卻很不容易,魚肉剁成肉末之後很粘手,一點兒也不受控制。”李祥菲笑着說。


黃陂三鮮制作過程
據悉,“黃陂三鮮”是武漢市黃陂區民間的一道傳統美食,在黃陂,素有“沒有三合不成席”的說法,這裡的“三合”指的就是“黃陂三鮮”。江漢地區的人們或多或少都吃過,每逢年關,“黃陂三鮮”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在它流傳百年的時間裡,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創新,形成了很多種做法和味道,其中寶慶樓的黃陂三鮮一直很受人們的歡迎。寶慶樓第四代傳承人黃雄不僅緻力于“黃陂三鮮”技藝的研究,還成立了武漢寶慶樓有限公司,為“黃陂三鮮”的宣傳和推廣做出了很多努力。黃陂三鮮的市場在夏季處于淡季,秋冬季節尤其是接近年末是黃陂三鮮的銷售旺季,黃雄表示争取把黃陂三鮮做成一年四季都有人願意吃的美食。



黃陂三鮮
經過一天的學習和體驗,調研隊發現制作“黃陂三鮮”的過程需要不斷的絞肉和丸子,不乏有些枯燥。當問到是如何克服制作中的枯燥乏味時,黃雄用一口地道的黃陂話說:“做什麼事兒都要堅持”。從十四歲接觸“黃陂三鮮”到現在,黃雄已經堅持了二十年。“黃陂三鮮”制作技藝作為省級非遺,一定要後繼有人,黃雄為了解決傳承問題,打算日後多收一些徒弟,讓“黃陂三鮮”發揚光大。

調研團隊與黃雄(右邊第三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