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心理學》課程是設計學科的重要基礎理論課程,課程将從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入手,從市場、用戶等多個角度出發來探讨設計的目标定位和設計實現問題,并讨論設計師的設計創造行為心理過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在設計實踐中正确運用設計心理學知識處理好設計方法技巧與市場消費心理目标實現的相互關系,準确地實現項目的定位和設計。本次線上展出為視覺傳達設計2101、2102班平時作業。
模塊一:實訓方案——格式塔視知覺理論在設計中的運用

案例一
案例一分析:此logo運用了視知覺理論中的簡化率。簡化就是在事物較為複雜時,人們的知覺會找出事物的顯著特征。Logo将人戴耳機的形象進行簡化,将人的頭部簡化成紅色的圓圈,頭戴式耳機簡化成圓圈内的“b”字形,使觀衆一目了然又帶有無限遐想。同時,logo中的元素數目少,圖形規整自然,用色十分單一鮮明,起到簡潔幹淨的作用,喚起理性的情感,降低認知能力的需求。

案例二
案例二分析:此插畫設計運用了視知覺理論中群化原理的連續性原則。凡是具有連續性或者共同運動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個整體。在此圖中,三個橢圓形排列整齊,使得畫面秩序化、整齊化,讓畫面變得統一。除此之外,第三個圖形打破了原有的顔色,突出了此設計所要表達的主題,讓人眼前一亮。
作者:王晶
視覺傳達設計2101班
指導教師:朱永紅

案例一
案例一分析: 這個在視知覺理論中屬于簡化率,簡化率是由于人們視覺有一種“簡化”的傾向,會将任何刺激以盡可能簡單的結構組織起來的傾向,這種特征成為知覺簡化性。海報中信息量越少越容易辨認,簡化率表明人們對秩序的一種内在需求,用最簡潔的方式來得到心裡的滿足,案例一中就是将食物的輪廓和特征表示出來,這種設計把元素的數目降低,利用簡單的圖形,可以降低認知能力的需求。我們可以很直白的看出案例海報裡需要表達的事物,可以一眼看出來是食品海報,也可以一眼看出來是什麼類型的食物。

案例二
案例二分析:這個在視知覺理論中屬于群化原理裡的連續性原則,連續性是凡具有連續性或共同運動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個整體,設計中可以利用連續性來标識元素間的關聯。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形成的視覺延續的體現,有橫向或縱向的閱讀模式。因此,在設計中有效的對齊可以減弱用戶的視覺疲勞感,不打破視覺的連續性。案例二就運用了此方法,它是由長短不一的圖形根據對齊和共同運動方向組成,視覺上很輕易可以看出來是字母“IBM”,任何一個元素都不會顯得很突兀,單獨拿出來是個體,但是按照這種連續性原則放在一起就是個整體。
作者:吳倩
視覺傳達設計2101班
指導教師:朱永紅

案例一
案例一分析:此界面運用了格式塔理論中的群化原理中的相近律原則,我們傾向于把靠近在一起的元素認為是一個群體或同一個物體,而把分開的其他元素看作另一個群體或者物體。此界面将屬性相同、場景相似的信息,如收藏,紅包等放在一起,使得界面有秩序不混亂,降低閱讀成本,提高用戶感知效率。

案例二
案例二分析:此logo運用了格式塔理論中的選擇性規律,在感知範圍内注意把意識活動指向或集中到某一中心,這一中心在感知中顯得特别清晰,而使其餘部分顯得比較模糊,作為背景。此logo中以不同的顔色為視覺焦點,可以看到不同的圖形,如果将視覺焦點集中在黑色部分,可以看到一隻天鵝形象,而如果把視覺焦點集中在白色部分,則會看到一條魚的形象,這體現了格式塔理論中的選擇性規律。
作者:胡小茜
視覺傳達設計2102班
指導教師:朱永紅

案例一
案例一分析:該案例運用了格式塔視知覺理論裡的選擇律。人們在面對較多刺激時,總是根據某種需要或目的主動地有意識地選擇把其中一部分作為知覺對象,把另一部分當作知覺的背景,使其得到清晰的知覺。海報中的底是海藍色可看作成大海,初看能發現手和字母、文字。仔細觀察海報中又能發現由各種手勢組成各種動物輪廓例如小鳥、海豚、兔子、羚羊等等,其字母和文字表達我們在同一個社會。該海報主旨呼籲人類保護自然,動物和人類應該和諧共處,我們隻有一個地球家園。

案例二
案例二分析:該案例運用了格式塔視知覺理論裡的簡化律。海報中運用簡單的扇形、長方形和一些不規則形狀,描繪出了烈日炎炎下的一頭大象。簡單的幾何圖形以及冷暖色的顔色組合成了一副簡約的海報,給觀者留下印象十分深刻。表現出了繪畫者的童心未泯。簡化律的運用滿足了大衆心理需求,圖形較規整,對稱,完美。不僅能喚起人們理性的情感,還降低人們認知能力需求,方便人們記憶。
作者:劉嘉清
視覺傳達設計2102班
指導教師:朱永紅
模塊二:課後作業——(設計案例情感分析)

該設計體現的總體情緒:大面積的黑紅碰撞與人物形成對比,畫面整體色調給人一種凝重、壓抑的視覺感受,帶有一種警示的色彩,形成一股不甘妥協扭曲的力量。
該設計運用了以下設計要素來表達情緒:
造型上:大面積的運用了圖形的拼接,血紅色的海灘,如同鮮血般粘稠焦灼,讓畫面充滿擴張感,與黑色的碰撞産生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克制又壓抑,畫面中的女人作為點睛之筆,但卻感受不到慌張,反而情緒上給人感覺十分安靜和平和,形成一股不甘妥協扭曲的力量,吞噬着畫面中無聲的人。文字部分可以說在畫面中占據了極少的部分,是作為一個畫面的壓角出現的,女人作為圖形與畫面中文字的排列,将海報整體的視覺力向下沉澱,給人一種重量感和束縛感。對比效果強烈,信息完整。
色彩上:這張海報呈現濃烈的紅和深沉的灰黑,海報上紅色的海浪沖擊到岸邊,流暢的線條平分畫面,海報中,灰黑色代表暴力,紅色代表情欲。十分貼合電影劇情,黑與紅相互映襯,藝術性極強。
總結:這張海報給人帶來的整體感覺是壓抑的,海報展現的主旨與劇情十分貼合,黑紅對比效果十分強烈,給人帶來視覺沖擊。
作者:陳怡嘉
視覺傳達設計2101班
指導教師:朱永紅

該設計體現的總體情緒:壓抑的神秘感,總體黑藍色冷色調帶來一些抑郁的情緒。
該設計運用了以下設計要素來表達情緒:
(一)造型上:五個人物分布散開站立産生距離感,橫縱的街區将二維平面的設計拉成三維空間,更能貼合電影夢境多維的設定,帶來世界颠倒的混淆感,無線拉長的街道線條富有運動感,動态和方向感較強,使人感到緊張,增加一絲神秘懸疑感,海報後面仰視的街道密集的點,使人從視線有壓迫感,彰顯畫面的張力和緊張感。
(二)色彩上:總色調以黑色和藍色為主,帶來神秘感,海報中還有少量的亮色,深藍色代表沉靜理性,黑色則與夢境相同,富有深不見底的深邃感。總體來說色彩帶來懸疑感。
總結:海報總體有極具想象的空間,從造型色彩上給人帶來真真假假的視覺沖擊。
作者:周可瑩
視覺傳達設計2101班
指導教師:朱永紅

該設計體現的總體情緒:該海報給人一種壓抑、充滿危險和神秘的情緒感受。
該設計運用了以下設計要素來表達情緒:
(三)造型上:玫瑰花就像密集的點,使人的視覺有壓迫感,從而彰顯了畫面的張力和緊張感(點的角度)。玫瑰花形成的垂直的線條具有莊嚴的性格,又有下垂的力感的視覺感受;左上角和左下角的水平線文案給人平靜的感覺(線的角度)。玫瑰花下舊的衣服和帽子形成的面,形态抽象,給人以壓抑,腐朽的舊社會的視覺感受(面的角度)。
(四)色彩上:海報顔色主要采用黑灰色和紅色,黑灰色給人一種壓抑、神秘的氣息,而紅色的點綴給整個設計增添了希望和生機,黑色和紅色對比強烈,帶來了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
(五)材質上:畫面肌理感強烈,給人粗糙、淩亂的感覺。
總結:無論是從造型、色彩還是材質的設計角度,都給人一種強烈的壓迫感,和一種神秘、壓抑、危險的氣息。
作者:謝欣榮 視覺傳達設計2102班
指導教師:朱永紅

該設計體現的總體情緒:作品整體空寂而孤獨,是幾何線條所作的新國風山水畫的海報,講述對生活的思慮和抉擇。巍峨的山脈以曲線所畫,是綿延的神韻,也是人的思緒,重重疊疊,交錯而來,最終還是會做出一個決定,即便曲折,依然前行,便是河流。黑色的背景,是理性下的孤獨感,帶着一股淡然又堅定的文雅。
該設計運用了以下設計要素來表達情緒:
(六)造型上:以一張線條山水畫作整個海報的背景圖,以上中下構圖,上下空白内容分别占到1/6的面積,畫作位于中間部分作為主視覺,視線點從最高處的山脈開始,跟随線條的脈絡蜿蜒向前,錯層阻礙,低落融入河流,彙聚成一條扁平的實線,抵達眼前,逐步地平和而安靜。設計者以豐富的線條變化,增加了空間畫面的深度,産生極其細膩的視覺延伸感。
(七)色彩上:配合圖形的結構,采用點狀矩形構圖,将主标題分置四角,以大字點狀成面的視覺效果,平衡畫作大量線條帶來的流動層次,灰調較柔和的白色文字,在黑暗中表達出一種溫柔又鮮明的堅定。
(八)材質上:畫面整體偏簡約、幹淨的感覺,主體用線條裝飾,肌理感并不強烈。
作者:陳先怡
視覺傳達設計2102班
指導教師:朱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