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學科研 科研團隊 正文
作者: 攝影: 編輯:程曉 審核:周桂霞 時間:2021-09-29 浏覽:
團隊主要研究方向:荊楚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民族的魂。底蘊深厚、資源豐富的荊楚文化是周代至春秋戰國時期在江漢流域興起的一種地域文化,是華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地位舉足輕重。荊楚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經濟文化開發價值。新時代文化要有新擔當。優質的荊楚文化資源是代表湖北形象、湖北精神、湖北力量的優勢文化品牌。傳承與發展耳熟能詳的荊楚文化,讓收藏在博物館的文物、陳列在荊楚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鮮活起來,實現“湖北特色、荊楚文化”的現代化;将文化品牌建設深度融入湖北省現有的文化産品、文化服務和項目建設中,以新理念、新手段推進長江文化帶的建設,是時代賦予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新的文化使命和責任。為推動荊楚文化更好地走出國門,為湖北區域經濟服務,荊楚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研究團隊就進一步提升荊楚文化的國際傳播能力進行了深入研究。延續荊楚文脈,傳承文化基因,增強文化自信,弘揚時代精神,是團隊研究的核心價值觀和競争力。團隊将采用多學科融合視角研究荊楚文化的傳承發展,包括從荊楚文化的類型和符号到荊楚文化的現代化哲學解讀,再到現代化傳承發展的要求,通過“一帶一路”文化傳播走向世界,促進國家經濟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團隊拟通過哲學、藝術學、傳播學、語言學、計算機技術等多學科融合研究,層層分解,使荊楚文化以新形式、新展示、新途徑在現代化傳承發展的過程中弘揚時代精神、更富強大和鮮活的生命力!
團隊介紹:團隊成員共8人,其中團隊負責人及骨幹成員6人。
團隊負責人 劉瓊
碩士,副教授。教學與科研并重,三次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師,兩次獲得陳一丹科研創新獎,主持完成省級重點課題1項、廳局級課題1項、校級課題2項、主持在研省級課題1項。在藝術類核心期刊和國家級重點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美術、設計類作品參加國内外比賽獲獎,多次指導學生參加國家級和省級專業比賽并獲獎。研究方向為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江晨(骨幹成員)
碩士,講師。主持在研省級課題1項、參與完成省級重點課題1項和廳局級課題1項、主持與參與校級課題3項,公開發表SCI論文1篇、CSSCI論文1篇、北大核心論文3篇。研究方向為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王利軍(骨幹成員)
博士,副教授。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4項,發表多篇核心期刊和國家級、省級期刊論文。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李燕群(骨幹成員)
碩士,副教授。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多篇,主編教材1部,主持和參與省部級和省廳級課題多項。研究方向為影視文化傳播,新聞傳播。
周馥郁(骨幹成員)
碩士,副教授。CCTV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優秀指導老師。公開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篇,省級期刊論文多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持和參加各級科研項目多項。研究方向為二語習得、譯介學。
團隊建設願景: 延續荊楚文脈,弘揚時代精神。團隊将啟動荊楚文化現代化課題,以“荊楚文化”為主題,選取典型文化遺産,樹立湖北荊楚文化省級标識,明确湖北文化标識形象,打造湖北标識品牌。在此基礎上,統籌遺産保護工作,綜合利用文化遺産标識地,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産,打造“文化遺産+”創新業态模式。通過跨學科研究發表高質量論文5篇、跨學科申報4項關于荊楚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研究的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出版學術專著1部,完成橫向課題1項,舉辦國際國内學術會議1次,派遣團隊人員到國内外參與學術活動,促進荊楚文化研究的國際化交流。 希望在接下來的三年中我們能夠在煙波浩渺的荊楚文化中提煉出精髓,尋找具有代表性的範式,通過我們對荊楚文化的哲學解讀、外語翻譯、藝術表達,傳播途徑等分支構建,建立一支多學科與跨學科研究荊楚文化的創新團隊,切實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立足當下,植根荊楚大地,深入挖掘荊楚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讓荊楚文化展現永久魅力。
上一篇:數字新文創設計研究團隊
下一篇:虛拟現實應用創新團隊介紹
Copyright By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3044am永利集团-www.3044noc.com 版權所有 鄂公網安備 42011502001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