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當代影視藝術随着數字技術的發展以及社會文化形态的變革,不斷重寫着它的内涵、特征和呈現方式。《數字影視編輯訓練》課程是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選修課,通過課堂講授與設計實驗,使學生正确理解影視編輯的概念,了解影視編輯的曆史和發展趨勢,培養學生明确運用簡練的形象表達寓意豐富的影視編輯設計能力并能夠運用當代設計方法獨立進行影視編輯創作。
經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對藝術的理解設計制作數字影視藝術作品,作品設計需要綜合策劃,制作、剪輯、合成等一系列工作,使得其以藝術品的形式呈現出來,為将來進一步學習深造以及未來的工作奠定基礎。本次課程作品立足于湖北鄉村振興戰略,在影視剪輯變化萬千的藝術現象中,讓同學們能欣賞美、感悟美、創造美的同時堅定文化自信,探索數字影視編輯課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路徑。
作品展示:
作品名:《世界硒都——鄉村振興》
作者:數字媒體藝術1902班 陳誠
指導老師:彭婵娟
創作說明:本作品是為世界硒都恩施制作的鄉村振興的視頻,近幾年中共中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并取得了很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本視頻運用了粒子特效和3D文字特效設計等,視頻開頭主視覺是世界硒都四個立體字來突出主題,視頻中主要展現了恩施當今的鄉村振興發展現狀,比如數字化城鎮建設、農業機械一體化、特色産業種植園等。
作品名:《魅力石首》
作者:數字媒體藝術1902班 姚宇傑 劉峰 冷陳開
指導老師:彭婵娟
創作說明:2022年扶貧工程圓滿完成,國家正全面加快鄉村振興工作,石首這個處于長江中下遊的魅力之都也緊跟号召,憑借着“魚米之鄉”,“鄂南明珠”等獨有特點,逐漸的走在了自己特有的振興之路上,本視頻從石首獨特的風景出發慢慢回歸到文化,在景,物,人,文四方面完整的表現出石首的改變,從國家級糜鹿保護區到天鵝洲自然保護區,它們與我們同行,從走馬嶺遺址到陳家湖公園,石首也不忘文化的力量。
作品名:《中國詩歌之鄉——秭歸》
作者:數字媒體藝術1902班 肖芸菲 王藝莎 蔡明思
指導老師:彭婵娟
創作說明:2020年10月,秭歸縣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秭歸是三峽庫區首縣,屈原故裡。秭歸縣名來源《水經注》“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逐,亦來歸,因名曰姊歸”,“秭”由“姊”演變而來。2011年秭歸獲得“中國詩歌之鄉”稱号。著名景點有:屈原故裡、屈原廟、讀書洞、照面鏡、兵書寶劍峽等。視頻從秭歸的地域、人文、特産、建築四個部分來介紹了秭歸。秭歸的臍橙園裡的果樹形成了多彩的峽江美景,使越來越多的人來觀賞,此舉增加了當地村民收入,也使峽江兩岸鄉村美麗如畫。
作品名:《大美恩施——峽谷柔情》
作者:數字媒體藝術1901班 劉張承
指導老師:謝敏
創作說明:恩施大峽谷現經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遊圈投資有限公司投巨資整體開發打造,已成為一個對外開放的新興旅遊熱點景區。近些年,沐撫社區的基本面貌煥然一新,曾經不為人知的窮山溝已經變為深受世界各地遊客喜愛的網紅旅遊打卡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峽谷沐居正在變為現實。這裡是恩施大峽谷,他們稱它為“地球最美傷痕”,本視頻展現了壯美無比的恩施大峽谷,空間宏偉開闊,景觀層次豐富,山體變化多端,清江河谷深切。
作品名:《魅力襄陽——承恩貢米》
作者:數字媒體藝術1901班 楊婧怡
指導老師:謝敏
創作說明:承恩貢米是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特産,全國農産品地理标志。産于谷城縣茨河鎮承恩寺周邊優質稻田,由山泉澆灌,産品觀之精色純正,淳香撲鼻,品之甜潤可口。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準對“承恩貢米”實施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保護。據《九域志》記載,“谷城,因神農氏在此嘗植五谷得名”,曆史上因盛産稻米、棉花素有“銀谷城”之稱,境内三水繞城,為稻米生産提供了資源,自古就有茨河貢米的說法。
作品名:《十堰城市名片——武當道茶》
作者:數字媒體藝術1901班 李岚星
指導老師:謝敏
創作說明:武當道茶曆史悠久,自古就有梅子貢茶、太和茶等作為貢品敬獻朝廷。武當道茶綠茶産品色澤翠綠,湯色嫩綠明亮,香高持久,滋味鮮醇爽口,葉底嫩綠明亮。集高香、有機、醇和為一體;武當道茶功夫茶産品色澤沙綠,湯色黃綠尚亮,滋味醇和甘爽,葉底黃色淺綠,鑲有紅邊,香氣馥郁持久。武當道茶自古有之,由來已久。相傳,玄天大帝真武祖師武當修道,玉皇大帝賜茶修性養生,得道成仙。每年“三月三”、“九月九”,武當道人都要舉行盛大的法事活動,用最好的茶敬奉真武祖師,并将這一儀式沿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