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采風第七天,早上9:30,藝傳學院全體師生來到荊州市荊楚非物質文化遺産技能傳承院,全天展開調研和實踐活動。傳承院依托長江藝術工程學院設立的非遺傳習保護基地,是湖北省首座民辦綜合非遺博物館,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為辦館理念。弘揚中華文化,是研學旅行、文創孵化、互動體驗等特色旅地。我院師生學子通過體驗荊楚民間手工技藝,體驗匠心精神,感受非遺文化。

環境設計1905班集體照

環境設計1901、1902班集體照
【非遺十二座展館】
傳承院建有大漆文化展楚式漆藝展、大師漆器作品精品展、荊州市非遺項目展示、荊河戲劇院、荊作楚生活體驗館等十二個場館。院方為每個班級安排學校老師,專業講解十二展館的曆史,大漆藝術品制作工藝,及場館設計特點。藝傳學院學生通過講解過程中,體會到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性,體驗荊楚民間手工技藝和匠心精神,感受非遺文化。



藝傳學院師生觀摩非遺十二展館
【荊楚十八匠工坊】
通過講解老師知曉,傳承院包括“楚式漆器式技藝、楚式斫琴、磨鷹風筝、郢城泥陶、淡水貝雕、楚簡制作技藝、荊楚刺繡(楚繡 漢繡)、葫蘆制作、雕花剪紙等非遺項目。”院方為讓學生們更能體會到非遺技藝傳承的工匠精神,特邀工坊的工匠老師們當場解說制作工藝和非遺藝術設計特點,我院學子在工匠老師們的傳道受業中,深感非遺傳承的艱辛和責任。

藝傳學院師生學習磨鷹風筝工藝

藝傳學院師生學習郢城泥陶工藝

藝傳學院師生學習淡水貝雕工藝

藝傳學院師生學習荊楚刺繡工藝

藝傳學院師生學習葫蘆烙畫工藝
【技藝五項産學研】
藝傳學院師生通過上午對十二展館和十八匠工坊工藝的觀摩和學習,下午進入非遺技藝實踐操作環節,一共有五個實踐項目,分别是淡水貝雕、烙畫、剪紙、編織、風筝,要求每個專業根據專業特點結合五個項目的非遺技藝進行現場創作,此次非遺傳承院的調研和實踐活動充分體現了采風課程融合藝傳學院各個專業平台在未來開展産學研活動,以及與非遺藝術設計項目合作的可能性。


烙畫老師現場互動傳授技藝


藝傳學院老師指導烙畫制作

藝傳學院學生烙畫制作過程

磨鷹風筝老師現場互動傳授技藝

藝傳學院老師與學生共同創作風筝藝術

淡水貝雕老師現場互動傳授技藝

藝傳學院老師與學生共同創作貝雕藝術

編織老師現場互動傳授技藝

剪紙老師現場互動傳授技藝
非遺項目實踐部分優秀成果:


烙畫

剪紙

貝雕

風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