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心理學》課程是設計學科的重要基礎理論課程,課程将從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入手,從市場、用戶等多個角度出發來探讨設計的目标定位和設計實現問題,并讨論設計師的設計創造行為心理過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在設計實踐中正确運用設計心理學知識處理好設計方法技巧與市場消費心理目标實現的相互關系,準确地實現項目的定位和設計。本次線上展出為影視攝影與制作2101、環境設計2101班平時作業。
模塊一:實訓方案——格式塔視知覺理論在設計中的運用

案例一
案例一分析:這是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的logo設計,設計師巧妙運用白色背景讓黑白相結合,我們就會根據以往的經驗看到主要配色和形狀,會第一時間聯想到熊貓,從而達到設計目的。此設計運用了視知覺理論中的整體律,人在視知覺過程中,總有一種追求事物結構整體性或完形性的特點,這種特性稱為知覺的整體律。設計中,大多數設計師會利用不完整、不規則的圖形來引起人們注意,人們會自覺将其簡化和重新組織使之完善,且更符合人的視覺習慣,同時還容易引起人們内心一些比較新奇的感受,引起人們注意。

案例二
案例二分析:這是一張電影海報設計,可能一開始我們會先看到一匹狼和一隻鳥,但如果拿遠一點,通過狼的輪廓是可以看到一個男孩的側臉。這是運用了視知覺的選擇性規律,人們在面對較多刺激時,總是根據某種需要或目的主動地有意識地選擇把其中一部分作為知覺對象,把另一部分當作知覺的背景,以使其得到清晰的知覺,這就是知覺的選擇性。大家會根據自己的偏好和意願主動且有選擇地接收信息,色彩鮮明,輪廓比較完整的會成為主體,其餘會成為背景,比如這張海報就是運用此規律來突出人和狼的故事,顯示真正的主體。
作者:吳雨娟 影視攝影與制作2101班
指導教師:朱永紅

案例一
案例一分析: 這個logo運用了視知覺規律的選擇律,該理論的運用可以讓人們在第一眼看見這個logo時有意識的把雞作為知覺對象,把後面紅色的背景當做知覺背景,然後得到清晰的雞的圖案,這個就是知覺的選擇律。其中被選擇出來的雞的圖案叫圖,其他部分就是背景。可以使logo的輪廓完整、封閉,形狀比較規則,有非常鮮明和完整的形象,因為背景紅色與白色對比非常明顯,雞就容易變成知覺對象,logo的圖形與背景區分度大,就非常容易吸引人,可以讓人更快的記住它。

案例二
案例二分析:這個是聯合利華的品牌logo,該設計運用了視知覺規律的簡化律,該理論的運用可以在人們第一眼看見這個複雜的圖案時,人們的知覺會将這個複雜的圖案簡化,找出圖案的特征,越是趨于簡潔的設計,越能喚起人們理性的情感。因為人們對事物的看法本質上是對其鮮明特征的認識、認知和記憶,會将任何刺激以盡可能簡單的結構組織起來的傾向。例如人們看見這個圖案,會第一眼看見U,然後再看見每一個組成U的小細節,這有利于加深人們對這個圖案的印象,更快的記住圖案最大的特征。
作者:朱雨蒙 影視攝影與制作2101班
指導教師:朱永紅

案例一
案例一分析:盧浮宮前的金字塔,運用了視知覺規律中的圖與底原則,即選擇律,在一定的場内,我們總是有選擇地感知一定的對象,有些顯現出來成為圖形有些退居襯托地位成為背景,稱圖底之分。單純的幾何形态易成圖形。這個建築采用了最簡單的幾何形體——玻璃四棱錐,降低人們的認知能力的需求,給人以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外形整潔,與背後的盧浮宮的複雜精美的古典建築的線腳形成了鮮明對比,吸引着遊人的注意而突顯為圖形。

案例二
案例二分析:舊金山九曲花街,運用了視知覺理論中的連續性原理,凡具有連續性或共同運動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個整體。在景觀環境的視覺效應中,大小、形狀和色彩的連續性都是最有活力的因素,能夠構成建築物間協調的關系和景觀的整體性。因為人眼的視覺會偏向連續的形式,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會情不自禁的形成一種視覺延續的感覺。彎彎曲曲的街道,為這個花街增添了特色,連續彎曲的街道可以欣賞旁邊美麗的花,讓這片景區富有生機,成為一道靓麗的風景線。
作者:張悅 環境設計2101班
指導教師:朱永紅

案例一
案例一分析:圖中是日本豐島美術館,此案例運用了視知覺理論的簡化律,簡化律表明人們對秩序的一種内在需求。當視域中出現的圖開較為複雜或不夠完全時,人們的知覺會試圖将其簡化,從中找出其基本特征。而當視域中出現的圖形較規則、對稱、完美時,人們會得到心理的滿足。所以,設計中越是趨于簡潔的設計,越能喚起理性的情感。同時,設計中把元素的數目降低,利用簡單圖形,可以降低認知能力的需求。巨大的展館被建成單一空間,即隻有一間的結構,館内空空蕩蕩,隻有“水”——地上滾動的水珠,緩緩流動的水流,凝成一灘的小水潭。藝術家内藤禮的設計僅保留最簡單的自然元素:空氣、陽光、風以及水,在這裡,可以盡情的感受自然的魅力。

案例二
案例二分析:圖中用一半的仙人掌和英文字母構成一個完整的仙人掌的廣告,此設計運用了視知覺理論的完形律。完形律是人們在感知自己熟悉的對象時,隻根據其主要特征可将其作為一個整體而被知覺。或者說人在視知覺過程中,總有一種追求事物結構整體性或完形性的特點。圖中利用不完整、不規則的仙人掌來引起人們的注意,人們自覺的将其簡化和理清組織使之完善,更符合人的視覺習慣,同時還會引發人内心的刺激、緊張、新奇等感受。使用了完形原理的設計給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間。
作者:江豐苗 環境設計2101班
指導教師:朱永紅
模塊二:課後作業——(設計案例情感分析)

該設計體現的總體情緒:孤獨、 苦痛 、沉重。
該設計運用了以下設計要素來表達情緒:框架式攝影構圖,黑白影調,人物剪影
(一)造型上:整體采用豎線構圖,并且在畫面内擁有一個框架式構圖。白色面的組織形式是一個豎着的矩形,給人以高聳、莊重的心理感受,将人們的視線集中在白色畫面内,突出主題。畫面中小人以點的形式出現在畫面的中下部,這種構成形式會使整幅設計産生向下墜落的視覺感,在視覺空間上給受衆的心理帶來壓抑、低沉、孤獨的感受。從畫面底部向前延申的水平直線給人以寒冷,節制的感受,讓人們充滿理性的思考,同時引導着人們視線向前。
(二)色彩上:色彩隻有黑白兩色,黑白其實最能凸顯主題,讓觀衆丢掉色彩對視覺的幹擾,專心緻志賞析一幅畫。黑白影調對比現代蠻多彩色攝影圖片,更能品味出意境美,黑白色是極緻理性色調讓整幅畫面具有低調,甯靜,肅穆的基調。定格的照片其實也是律動的,可以仿佛看見小人在運動,其給人一種明暗,朦胧,故事感。黑白影調也是有溫度的。
(三)光影:整張圖片其實是逆光拍攝,再加上當時的隻有黑白攝影技術,這張圖片更像是一副剪影,給觀衆帶來穩重的感受。作者何藩對光影捕捉的高度到了極緻,既有決定性瞬間的震撼亦有構圖的精妙。整個景物和人物象征性的隐喻形成的張力被光影表達的淋漓盡緻。
總結:整幅作品作者像是遊離在被攝人之外的第三視角觀察世界,黑白光影其實就是最美的色彩,曆史的年代感撲面而出,在這幅畫面中曆史是真實的仿佛觸手可及,曆史又是厚重的仿佛回到了過去。這張攝影圖片讓我感覺到了那個年代的生活在底層的民衆的孤獨感與曆史割裂的痕迹,畫意美無處不在,一眼讓人震撼,再次體會隻有沉重的社會現實裡的人們孤寂,徘徊的感覺,曆史車輪滾滾向前,攝影照片定格住了光影,将曾經擺在後代面前讓他們去銘記将那一個時代的生活附帶的苦痛和點滴恬淡全部烙印在心中,所以好的作品是不會随着時代的改變而衰老。
作者:劉陽 影視攝影與制作2101班
指導教師:朱永紅

該設計體現的總體情緒:《森林之魅》的海報是直面戰争與死亡的設計,其看似平靜的畫面中卻有着極大的表現力與内部情感的張力,帶給觀者強烈的情感震撼,它的總體情緒為:鮮活、壓抑、肅靜、莊重、神秘。
該設計運用了以下設計要素來表達情緒:
(一)造型上:這張海報的造型中間用圓形突出林中精靈主題,給人以流動飽滿的感覺,同時周圍遍布的有機形的面形态柔和,自然,抽象,是自然的流露,具有淳樸和充滿生命力的象征。剛好代表的是森林的主題,畫面中的蝴蝶和森林交相呼應,森林本應該是生機盎然的、慈愛溫暖的,但是在這裡的森林卻由于其強大與凜然顯得猙獰陰冷,自然因此偉大與崇高讓渺小的人類瑟瑟發抖。
(二)色彩上:綠色,讓世界充滿生機,是和平的顔色,帶着溫柔與善良像母親的手,令人無限溫暖,又蘊含着強大的力量。但同時海報中又運用了象征着莊重的藍色和象征神秘的黑色,鮮活中又透露出一絲莊重、肅靜和神秘。
(三)光影:用黑色的光影組合,明與暗的對比使立體結構更加豐富,通過壓暗背景勾勒出氛圍,用光影的對比渲染畫面的神秘感。
總結:《森林之魅》擁有它獨特的魅力,海報上的畫面結構簡單,形象少,卻以最充沛的感性描寫表達出了複雜多層的内涵,該設計充分體現了森林之魅中的悲劇意識,通過森林艱苦神秘死寂的環境,渲染了悲劇的氣氛構建了一個悲壯的審美境界。
作者:王月 影視攝影與制作2101班
指導教師:朱永紅

該室内空間的性質、類型:該空間屬于住宅空間裡的開放空間--客廳
該設計體現的總體情緒:甯靜、祥和、溫馨、舒适。
該設計運用了以下設計要素來表達情緒:
(一)造型上:①該空間整體采用大量的直線,雖然看起來中規中矩但是給人簡潔、平穩感。②沙發、桌面、吧台、窗戶、地毯櫥櫃都大緻為矩形,給人穩重感。餐椅則運用了圓弧形線條,适當中和了矩形餐桌的嚴肅感,給人圓潤、輕松之感,③吊燈作為點元素懸挂于空間高度的三分之二處非常吸睛,同時打破了空間的單調性。④百葉窗運用整體排列的線條表現氣派溫馨的平面美,給人貼近自然、素雅清新的感覺。
(二)色彩上:①該空間整體以暖色調為主,給人舒适、溫馨、放松的感覺。②米黃色的牆面給人一種溫暖治愈的感覺。③卡其色的地毯、桌椅、百葉窗與整個空間相呼應,使得空間的色彩平衡并且整體給人以淡雅、舒适。④白色的吧台和櫥櫃設計給人簡單、優雅的感覺。⑤黑金配色的吊燈又不失精緻給空間帶來了不一樣的時尚色彩。
(三)材質上:①該空間的地闆、百葉窗、桌椅均使用木材,塑造出了一種質樸、自然、真實的感覺。木材無論從色調、曲面、視覺和觸感都能給人甯靜的感覺。② 該空間的沙發采用的是灰色柔軟棉麻的材質,給人一種柔和、舒适的感覺。③毛絨絨的卡其地毯具有溫馨放松的感覺④牆面采用的是富有肌理感的灰色大理石,與灰色的沙發相呼應,在給人一種自然原始美的同時又不失精緻之感。
(四)光影:該空間運用大面積的落地窗,将舒适的自然光引入室内,給人溫馨又富有生機之感。
總結:通過以上造型、色彩、材質、光影等四方面可知,該空間可以讓人産生甯靜、祥和、溫馨、舒适的情緒體驗。
作者:王娅楠 環境設計2101班
指導教師:朱永紅

該室内空間類型:該空間屬于公共空間--圖書館
該設計體現的總體情緒:放松 舒适 安靜
該設計運用了以下設計要素來表達情緒:
(一)造型上:①天花闆上整齊交叉錯落的傾斜線條和窗戶的傾斜線條,使空間變得理性、有規律,給人舒适安逸、溫暖閑散的感覺。②傾斜的天花闆設計和窗戶設計,使得空間變得富有設計感③書架和沙發的設計采用直角線條,給人緊張的感覺,不失圖書館本來嚴肅、緊張的感覺。④較多的透明玻璃窗戶設計,将沙發安置在窗戶旁,使讀者在閱讀時産生舒适之感,一邊閱讀一邊欣賞美景。⑤圖書館的内列書架排列整齊,更容易讓讀者找到需要的書籍。
(二)色彩上:該空間運用冷暖結合,運用大量的黃棕色和紅色,使空間變得舒适、舒緩以及一絲活躍;桌椅和書架運用藍色、白色和綠色,增添了一絲嚴肅、寂靜和沉穩,抛棄原本圖書館的配色,使得圖書館變得放松舒适,但是又不失理性和寂靜的氛圍.天花闆上棕色和白色交叉,使得空間氛圍活躍不單調。
(三)材質上:①該空間上在天花闆上運用了大量的木材,塑造出樸實、自然、大方的美感,木材整齊地排列面給人寂靜之感②圖書館的沙發運用布藝材質,和圖書館其他光滑的設計形成對比,布藝沙發柔化了圖書館生硬的線條,賦予圖書館一種溫馨的格調。③光滑的金屬書架和簡單的書架線條相結合,體現了簡約的風格,給人以沉穩的印象,符合圖書館的氛圍。④毛絨紅色地毯,為圖書館的氛圍增添活躍,豐富了圖書館的情感氛圍,塑造出舒适、有活力的感覺。
(四)光線上:該空間的光線充足,舒适的自然光引入室内,帶來煥然一發的生機感,使得室内變得富有生機活力。
總結:通過以上分析,該室内設計抛棄原本圖書館嚴肅的氛圍,運用了不同的色彩和材質營造了一種新的圖書館氛圍,變得放松、舒适,所以我們可以得知,色彩、室内的造型設計以及家具材質的運用等可以改變空間給人帶來的不同感覺和體驗。
作者:張悅 環境設計2101班
指導教師:朱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