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主辦,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中心承辦的“荊楚文化與鄉村振興”學術研讨會在武漢召開。我院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江晨老師參加此次學術研讨會,論文《鄉村振興視阈下再議土家吊腳樓的保護與傳承》入編此次會議論文集《荊楚文化與鄉村振興》。


論文《鄉村振興視阈下再議土家吊腳樓的保護與傳承》認為各具特色的鄉村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産、地域性建築等“鄉土鄉氣”承載着鄉村振興的生命力,更決定着鄉村振興中的靈魂和個性。因此提出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既要看得見發展,更要留得住鄉愁,注重鄉村振興的内涵及品質,以地域文化為鄉村振興賦能。土家吊腳樓是荊楚西南地區獨具特色的地方民居建築,其建築風格、裝飾元素及文化屬性等成為湖北西南部璀璨的明珠。
在新時代、在鄉村振興視阈下土家吊腳樓的保護與傳承又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土家族吊腳樓是荊楚文化、民族文化及建築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協調人與自然關系有形的物質媒介,更是世居此地的先祖饋贈于我們的一筆珍貴遺産。吊腳樓在鄉村振興中不再是過去單純的“居所”,更是發展鄉村特色旅遊的産業根基,也是鄉土文化的“精神綠洲”。
論文提出在鄉村振興的軌道上對吊腳樓保護傳承,不能再用固化的思維方式單純保護,而要植根于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鄉村振興的内涵,在保護上多維度施策、在開發上多路徑探索,在現代化表達上多格局展示,将鄉村振興和文化生态、自然生态修複相結合,鼓勵土家族聚集地發展鄉村旅遊、生态農業等産業,促進三産融合發展,使吊腳樓的保護傳承從理論轉向實踐、從散亂的再生靈感到完備的實踐構架。讓土家族人民既能享受鄉村振興帶來的紅利,又能留住鄉愁和土家族特有的民族印記。江晨老師參加此次研讨會充分展示了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在荊楚文化保護傳承和鄉村振興領域研究的成果,也得到了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劉玉堂教授的肯定,論文以新穎的研究視角和可操作性、易複制性的研究措施為荊楚文化的現代化再生提供了嶄新的思路,也為荊楚大地實現鄉村振興目标貢獻了力量。
研讨會上來自政府機關、高校、研究院所等多學科各領域專家們,從非遺傳承、村落保護、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鄉村文化構建與傳播、基層建檔機制等視角向參會人員研讨了荊楚文化助推鄉村振興的具體途徑和方法,研讨熱烈而深入,既有荊楚文化與鄉村振興理論層面的交融,也有具體實踐的經驗總結。


通過此次參會不僅開拓了荊楚文化與鄉村振興融合研究的視界,更感悟到了與會專家學者強烈的時代使命和責任擔當,下一步将把理論研究、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聯系得更緊密,再從隽秀的荊楚文化中提煉更有力的精神内涵、現代價值,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新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