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理障礙學生心靈的擺渡者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案例感想
梅秀
近年來高校心理障礙學生問題凸顯,輔導員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層隊伍,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愈發重要。一月底,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時期,輔導員梅秀老師收到了很多學生的關心問候消息,而在衆多的消息中,她看到了幾個特别的身影:心理障礙學生。從發現學生心理問題的端倪,到學生和家長不願意接受現實對輔導員百般宣洩憤怒情緒,再到學生病情好轉、輔導員不勝感激。這一路走來是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現和治療之路,也是輔導員的成長之路。
一、 心理健康專業知識需學好
2016年9月梅秀老師入職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入職僅一個月就開始發現、處理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初入職場的她剛開始是不知所措的,不了解心理障礙相關的專業知識,不明白學生為什麼會有異常的行為舉止表現,不知道該如何跟學生溝通,不清楚該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指導,但随着參加了數次學校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的培訓學習後,她了解了心理障礙的定義、種類、表現,從一些專家那裡學習到該如何和心理障礙學生溝通交流。在學習到這些心理健康專業知識後,梅秀老師心裡有了底。
二、 及時發現端倪尤重要
當今社會對于心理障礙問題多少是有一些避諱不談的,所以與其等着學生或家長主動告知,不如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做足做細,發現心理障礙問題的端倪。學生為何經常曠課?學生與室友相處如何?與學生談心談話過程中有無發現異常?學生為什麼最近情緒持續低落負能量?隻有全方面了解清楚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動态,才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梅老師遇到的每個心理障礙學生都是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學生異常,經進一步開展工作最終得知或确診學生病症。梅老師的一個學生剛入學時就頻繁曠課,與室友關系非常緊張,在學校沒有任何人際交往,不參加任何集體活動。在輔導員通過查課、查寝等發現這些異常後,與學生室友、任課老師、學生家長等了解情況,與學生數次談心談話,最終發現此學生的行為舉止等符合心理障礙的病症。
三、 深入溝通是關鍵
溝通是發現問題最重要的途徑。從學生家長、同學、室友等了解學生情況很重要,但是與學生本人的溝通更能發現問題。在跟某學生最開始的接觸中,學生不愛說話,不主動聯系輔導員,不主動說自己遇到的問題與困惑。在日常工作中,梅老師主動了解她的學習、生活情況,在得知她有困難的時候第一時間給予幫助或指導。學習課程遇到問題引導學生與任課老師多溝通,安排班委進行幫扶;人際關系緊張,幫助進行矛盾調解;找工作很迷茫,開展就業指導。慢慢地學生會主動告知梅老師自己的近況,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主動向梅老師尋求幫助。
四、 家校合作顯根本
學生是學校的學生,更是家長的孩子。面對心理障礙問題,必須加強家校的溝通與合作。學校和家庭互通學生的日常情況,避免在遇到緊急事件的時候一方不知曉、不作為。梅老師的一個學生最開始學生家長不願承認心理障礙問題,不願意與學校配合學生的确診、治療等問題,直到學生一再出現極端行為危及本人及他人人身安全,家長才與學校積極配合,最終學生确診,得到專業治療,病情有所好轉。
五、 持續關注成日常
心理障礙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産生的,所以也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完全解決的。對于此類問題輔導員要有持續的耐心和指導。作為輔導員不是專業醫生能醫病,但輔導員細緻入微的關注和幫扶是必不可少的。某學生從大一發現心理障礙端倪到确診、接受治療。學生病情通過專業治療有所好轉,但仍有病症表現。整個過程持續了四年,在學生畢業後可能仍然還有一段很長的治療之路需要走。